原来每日同她一起弹奏的竟然就是周家的大少爷周柏渊。秋啼此时心情复杂,她一时想不通这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不管怎么样这都是一个机会。她自从入府以来便想着有机会能够离开小厨房,她平日想尽各种办法争取给主子们送餐食的差事,以此来混个脸熟。但是这样抢手的工作又怎么能轮得上她。
每天面对的只有洗不完的碗碟。那日她在东顶观施粥也是碰巧那原来的伙计生病,她给了吴大嫂一根碧玉簪子好说歹说才争取下来。
没想到了那日,她施粥时,周家哥几个真走了过来,而且周柏渊还记得她,真是叫她受宠若惊。可是此后还是什么也没有发生。
周樱与秋啼站在原地听了一会儿,周樱便说:“你在此等会儿,我回去找找看有没有你说的那个白玉吊坠,若有你便拿去给你家公子。”
说完周樱便小跑着朝院子里跑去,留在秋啼在原地。秋啼朝着那箫声的方向眺望,心中思虑:“不知他知不知道那弹琵琶之人是我?”
正想着,忽而箫声戛然而止,周柏渊持着箫从树影小径走来。他看着秋啼,不笑不语,眼神却如同他的箫声一般柔和。
带他走到秋啼面前,二人对望,忽而都不约而同笑了起来。秋啼明白,周柏渊什么都知道了。
“最近怎么没听见你弹琵琶了?难道是我扰了你的雅兴。”
秋啼轻笑了一声说:“琵琶丢了。”
周柏渊眼皮一跳,说:“怎么会丢了?”
秋啼耸耸肩,说:“不知道,那日在那八角亭丢的,那晚是最后一次弹的时候。找了几日也没找到。”
周柏渊想起那晚,是周樱出现将他吓了一跳的那晚,怪不得自那日以后,他再也没听见过秋啼弹琵琶。
“我会帮你找的。”
秋啼抬头看着周柏渊,风吹过,他的头发如同他腰间的飘带缓缓飘起。这少年正如她那日在西市初见时的那样,谦和心善。
秋啼欠身,说:“有劳少爷了。”
她的声音一如秋冬的干燥,温和多雨的春季没有让她的声带柔软半分。
周柏渊问她为何会弹《清风流水》,这曲子是流传于王侯相府的曲子,那是阳春白雪,只流传于各贵族内帏。一般的市井街坊是难以接触得到的。
秋啼被他一问,心中突然慌乱起来,她脑海中飞速想着应对的话语。突然,花丛中传来异动。二人都循声望去,秋啼不知为何,像是做贼心虚一般全身紧绷,周柏渊也不甚自然。
但见那花丛中跑出来一只花狸猫,那花猫舔了舔前爪,一跃便又消失在另一花丛中。
秋啼见是一只猫,登时松了一口气,她转过身对周柏渊行了一礼,说:“奴婢还有事要忙,先告辞了。”说完她便踮着脚快走了起来,好像要远离这是非之地。
周柏渊望着秋啼离去的背影,心中欣喜万分,他的心中像是灌了一坛的蜜糖,粘稠又浓密。他提着箫,摘下一片树叶握在手心,大步流星离开了。
待人已远去,周樱从花丛后出来,她并不是有意偷听二人的对话,只是她回去之后将周檀渊丢玉佩的事情告诉云栽,众人寻找无果后,她本想来告诉秋啼,不巧正撞见她与周柏渊。
周樱听他们二人对话,只道他们相识已久,不过碍于主子与丫鬟的身份不能相会,怪不得那日碰见周柏渊大晚上还在小花园吹箫,原来是来与佳人幽会。如此一想,周柏渊那日紧张的模样如此便说得通了。周樱暗笑,便沿着花草径继续散心去了,此话按下。
这日,周樱一人在书房,已经日上三竿,周檀渊还是没来。自从上次两人拌嘴之后,周檀渊便没来过。周樱知道他正在气什么,一个来路不正的穷家女鸠占鹊巢,还不知收敛,反而对着正经的公子少爷叫嚣挑衅。不过周樱虽然如此,但是她知道她自己不过只是在周檀渊面前这样说说罢了,府上的其他人她连说话都不超过三句,更别说老爷与夫人的面,五个指头都数的过来。
周樱拿着那天周檀渊拿来的书,她无心翻动着,这些书她已经看了大半,上面有密密麻麻的批注与注解,看起来便也轻松许多。她现在相较于以往已经大有进步,加之自己的刻苦学习,她现在已经算是满腹珠玑,虽然没有学富五车,但是说一车也不为过了。
周樱默诵着,可是思绪却像孩童手中抓不牢的风筝,不一会儿便飘远了。
奇怪,周檀渊在时,总觉得他烦,可是这书都能读的进去,可如今他不来了,这书竟然变得这样难读,周樱将那几行字翻来覆去得读,一会儿想到小时候在清水巷的事儿,一会儿又想到周檀渊丢失的玉佩,一会儿又想到周柏渊与秋啼。
……
屋子里那样安静,窗外的画眉停落在床前,蹦跳着,发出吱吱的叫声,周樱烦躁得撇下书,趴到平日周檀渊常躺的小榻上,隔着窗用手点着窗户,看着那鸟。
“姑娘知道吗?段姨母来了。还带着长青与钰莹。”
“那是谁?”周樱转过身子斜躺下来,枕着那玉枕。
“段姨母是夫人的姐姐,比夫人长五岁,嫁的是保和殿的大学士段尚书。长青与钰莹是段姨母的儿子和女儿。”
“都是段姨母所出吗?”
云栽被周樱这话问得愣了一下,笑着说:“姑娘这话问得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那是自然啦。姑娘可先准备着,说不定明日就能看见,到时候姑娘能叫得上人,也有个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