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丢后第二日一大早,秋啼便来到后花园凉亭寻找,她拨开那灌木杂丛,却不见那琵琶半点踪迹。她心中焦急,想必定是让哪个人拿去了,不禁垂膝暗叹,怪自己还是太大意了。秋啼在整个花园里中来找去,只见海棠花架下似有一个东西闪着光,她心中好奇,走近拿起一看,原来是一个白玉吊坠。
秋啼拿起细看,只见那玉质地光滑软润,颜色呈乳白色。上面纹着蝙蝠云鹤的花样,刀工细致精巧。秋啼一眼便知这是极珍贵的米达白玉,周樱心中纳闷想这玉肯定是哪个主子落在这的。正待仔细观摩,这时,秋啼看见两个丫鬟远远从远处走来,秋啼忙藏在花架后躲了起来。?
那两个小丫鬟越走越近,只听见其中一个丫鬟埋怨道:
“少爷也真是,不知来这荒径僻壤的地方做什么!这下好了,玉佩丢了,就让咱们来找。这偌大的府上找到什么时候去。”
“少爷脾性你还不知道啊,之前不就丢了一个晴水玉佩,不过少爷对那也不大在意,丢了就丢了,但不过这吊坠可不一般。”另一个丫鬟悄声说。
“怎么不一般?”那先前的丫鬟好奇得问。
“诶呦,我脚里进石子——看,前面有个凉亭,咱们去那先坐会儿,我慢慢跟你说。”
说着二人的脚步声渐渐逼近,秋啼听二人朝凉亭走来,忙闪身躲在海棠花架后面。
那两个小丫鬟在凉亭坐下,听见鞋子在石桌石凳上的砰砰敲打声,继而两个人又多舌起来。
“这玉佩到底是什么来历,我看少爷对这玉佩异常珍视,每日都戴在身上不离身。”
“这玉佩是周太公留下来的。正是老爷的父亲,少爷的爷爷,周老太公。”
秋啼听着这两个小丫鬟在上处说着,却总不点破这少爷究竟是谁,心中焦急。
“周太公?我听说周太公不是去出家了吗?”
“正是,那年周太公不知道为何,突然抛下一切,说要去极西边出家,那老太君怎么全都劝不动,那周太公好似魔怔了一般,更奇的是他走时将这玉佩给了少爷,那是少爷才刚满四岁。周太公说等少爷到了及冠之 年,便他带着这玉佩去穷尽山找他。你就说这事怪也不该怪。”
“果然奇怪。怪不得少爷少见的这么着急。”
“也是,听说这周老太公十分喜欢三少爷,三少爷小时,都与周太公一处吃睡,周太公教其功课,爷孙二人的感情深厚。”
二人说着,秋啼也听得入迷,她低头又仔细抚摸了这手中的玉佩。想着这原来是府上的三少爷丢的,没想到这来历竟然这么大。想着上前将这玉佩交还给这两个丫鬟。可刚准备迈出脚步,忽而又站定。心想这莫非是一个机会,若此物如此重要,何不拿他去邀功?
秋啼正想着,那凉亭的小丫鬟走下来,说着:“这蚊虫这么多,想着少爷也不会来这。我们到别处看看吧。”
说着,二人的脚步渐渐走远,秋啼从海棠架下走出来,将那米达玉佩藏在怀里,计划着那日找个机会去邀功。
新季换新,府上新采办了一批春装与首饰差小厮丫鬟们送在各院里少爷小姐处。周樱高兴得将那送衣裳的嬷嬷邀进屋,表现得拘谨又矜持,等到那嬷嬷走后,周樱便像卸下了伪装,翻着那衣裳看了又看,将那衣服比在身前。
周樱书也不读了,字也不写了,拿起那衣裳在镜子面前看个不停。她抚摸着那锦织玉绣。那衣裳色彩搭配清丽,干净柔和。做工也极富质感,比她现在穿的衣服还要载高上一个档次。
周樱想起自己的秀娘有一天也从衣箱中翻出过一件衣裳,那是周樱见过最好看的衣裳,全身都缀着金线,针脚密实,不过比起今日这件来看,要更艳丽一些。
“云栽你看,这衣服上的花纹是樱花吧?”
云栽接过衣裳一看,频频点头说正是。
“看这衣服真是费了不少心思了。”
“几件衣服罢了,有这么高兴吗。”
二人还拿着衣服研究不停,周檀渊的声音从身后飘了出来。只见他手上拿走了几本书,将那书扔在周樱的书桌上。
周樱怕自己刚才高兴得忘乎所以被周檀渊看到,怕他耻笑,羞红了脸颊,将衣服放下,兀自让云栽收了起来。周樱走回书桌,拿起周檀渊扔在她书桌上的书一看,原来是《史记》、《大学》、《诗经》和一些其他的杂书。
周樱翻起来看了看,便重新放下,坐回自己的书桌前写字去了。
周檀渊看她这般不感兴趣,便揶揄起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