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我在古代流放地开卤味店 > 第44章 小谢公子

第44章 小谢公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春光无限好,先生也作首诗吧!”有人起哄道。

桂枝儿按住活蹦乱跳的鲜虾,去其头壳,抽其虾线。

三下五除二,手中便是一枚色泽晶莹的虾仁。

她稍加思索,张口就来。

“鲜虾汤,鱼子酱,美味当前口水长。

春光好,好春光,一声呼噜入梦乡。”

俚俗的打油诗,不讲格律,也不注重对偶平仄,端的是诙谐幽默。

“大俗大雅!妙哉!”众生哈哈大笑。

午歇后,桂枝儿带领举子们打了一套太极拳。

顺便再指点王蒲几句,怎么精准使用竹杖内的暗器。

柳千金也没闲着,教导女书生们如何使用长鞭。

“尔等文人习武,非为好勇斗狠。”桂枝儿语重心长,“旨在磨练意志,强健体魄。”

“再者,将来处理政务时,更能临危不惧,果断坚决。”

否则久坐案牍之间,不免怯弱。

“弟子谨记于心。”众人拱手作揖。

再赶二十几公里路,果然就到了楚淮河畔。

宽阔的河面波光粼粼,如无数碎金闪烁。一见岸边来了客,袅袅娉婷的船女们便争相邀约。

“公子们要去烟柳浦伐?”船女摇了摇雪白的手腕上的镯子,“双橹的快船可要坐的?”

“个是去白鹭洲?一起来哉,我的画船最稳当的。”另一位船女掌篙摇橹,脸上脂粉泛着柔光。

那船一只一只都拾掇得十分整洁,有的船身漆彩纹,有的舱里摆插花。

倘是外地来客,头回见到这样温声细语的船娘,不自觉就跨上船去了。

“不劳烦诸位,我等需过桥寄卖马匹,再去渡口码头。”王蒲耳根通红。

他手持竹杖,目若朗星,身后书篓中背着满满当当的书卷。

“哗啦。”长篙一点,凑过来的船便依次荡走了。

“文景兄,这里怎么尽是些小船啊?”有头回赶考的举子不明所以。

“烟柳浦、白鹭洲,都是有名的烟花地。”王蒲摇了摇头。

大梁按律禁宿妓,若有隐藏的皮肉生意,也就在这楚淮河畔了。

明面上,是如同邀月楼一般的勾栏瓦肆。

暗地里,嫖与赌俱全。

众人依旧坐在车上,过了桥,又是一番景象。

城郊有一排灰扑扑的野房子。

清冷的灰白色调屋瓦错落不齐,木质门框黯淡无光,墙体斑驳。

年老色衰的船女和小倌呆坐门前,眼神空洞疲惫。

屋内争吵和哭声交织。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混合着汗味和胭脂味。

“我曾听闻,这里做的是微末贱业。”王蒲低声介绍道,“统称为灰房子。”

若在以往,他必不肯谈论有辱斯文之事。

但受先生影响,王蒲逐渐转变观念。

读书人不能只活在圣贤书里。

就像先生所说,家事、国事、天下事,俱要关心。

桂枝儿随意扫了几眼。

等待接客的倌妓,岁数不小,大约是被城内烟花地淘汰的。

曾经娇艳的面容,如今已略有岁月沟壑。

如同墨绿绸缎的袍子,料子旧了,便显出暗淡乌色。

“小谢公子的面子,我是要给的。您来捞人,一句话的事儿。”

里屋走出一位龟公。

尖酸刻薄的腔调,三分嘲讽,七分奚落。

随后,明暗交错。

被称为小谢公子的男子,迤迤然踏出门来。

“呀……”众举子不由惊叹。

那小谢公子身着紫色长袍,领口绣着精致的银色丝线。

乌发上插一把珊瑚钗,耳边垂下来一串紫瑛石坠子。

与奢华的服饰相比,他的面容反倒素净,显得极为寡淡。

他有着一副苦情和倔强的面相。

小谢公子漫不经心地瞥了众人一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