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亲王,自大清开立以来,便是亲王之首,更何况是唯一有封地的藩王。
有名,也有权。
这其中固然有先帝们叮嘱要善待礼亲王后人的原因。
也有几任礼亲王忠于朝廷,兢兢业业的功劳。
可更令人眼红的是,礼亲王府看起来运气特别好。
就拿现任礼亲王代沛来说,还没即位的时候,其父代兴文与当时的太子胤礽可不太对付。
胤礽甚至丢下话:“君子报仇,十年未晚。”
这十年是什么意思,有心人自然明白,要等登基后再收拾礼亲王。
可是还没到十年,胤礽便被废了。等十年到了,胤礽已经复立后又被废,彻底起不来了。
代沛不像历任礼亲王那般出色,略通文武却不精,身体还不太好。
众人又道:“风水轮流转,坟头不会一直冒青烟。”
可谁知代沛生了个才华卓绝的儿子,虽不在外扬名,可谁不知道代云舟十三四岁就开始打点王府了,代沛在其位不谋其政,反而遭到更多人羡慕。
更有甚者,代云舟替父来京城朝贺之际,有贵女见了一面,如惊鸿之瞥,便要嫁到云川去。
今日,众人看着代云舟风尘仆仆却依旧沉稳地走过来,甚至因刚下战场,颇像一柄刚回鞘的利刃。
亲王们的心又碎了。
“不都是爱新觉罗家的祖宗保佑吗,为什么我儿子就在遛鸟、斗鸡、逛园子、打架呢?”
皇上看着也颇为惋惜:若是我儿子就好了。
惋惜归惋惜,皇上面上却不显,直接令人把代云舟的高低桌安在了离自己最近的左侧下首。
皇上先问候了礼亲王身体如何,得知是老毛病的时候,还感慨了下,上次见面已是数年前,要保重身子,争取早些相聚。
又问了代云舟这一路奔波,在京城过了正月再走不迟。
皇上嘘寒问暖,和蔼地像是代云舟的亲伯父,一点也不像一年见不到一次,根本不熟的样子......
林如海在殿侧站着,心里默默想:说这些,不如把人家军饷给还了实在。
哪知皇上像是听到了臣子的心声,先开口了:“云舟,此回立了大功,想好要什么赏赐了吗?”
林如海猛跳了一下的心又收回了肚子:要是皇上能听到自己心里的蛐蛐叫,就麻烦了,还好还好。
不过,偿还垫付军饷,怎么就成赏赐了?还得是皇上......
只见代云舟起身,撩起袍子,跪地朗声道:“蒙皇上洪福,今战事速平。臣确实有一事相求,愿以军功,换皇帝恩典,求皇上赐婚。”
乾清宫又安静下来,众人心里却翻腾起来了。
“拿军饷换赐婚,这就是传说中的要美人不要江山?”
“是哪家的姑娘,今日就要名躁京城了。”
林如海也在腹诽:这位姑娘为朝廷赚了这么一大笔,说是和亲都不为过。
忽的看到张廷玉也往前靠了靠,以为他没听清,想进一步靠近八卦现场,便好心往旁边挪了挪,还笑着拱了拱手。
角落里,北静郡王却有些如坐针毡了,他今天起了个头,怎么礼亲王世子也要赐婚?
有些看热闹的人遥遥冲他举杯,别以为他不知道什么意思,代云舟拿军功换赐婚,这是讽刺他脸皮厚,靠嘴皮子求娶侧妃呢。
而皇上乍然一惊之下,又有些好笑:不愧是年少轻狂,不过,也算是一桩好事。
便更和蔼地问道:“不知是哪家的女儿?”
代云舟低头,却仍朗声:“是鸿胪寺卿林如海林大人的嫡女,林黛玉林姑娘,愿皇上成全。”
林如海还以为这段时间太忙了,出现了幻听。
身后的张廷玉却借着殿侧昏暗,众人还没找到林如海之前,小声在林如海耳边说:“不要拒绝,云舟和黛玉说好了。”
林如海有些愣住,即便抗旨不从,也不让黛玉“和亲”的念头还没蹿起来,就在张廷玉的提醒中疯狂摇摆。
他有些难以置信,这可是张廷玉大人,他能和礼亲王世子勾结起来坑黛玉?
但那句“和黛玉说好的”又让他不敢贸然反对,万一黛玉真的知晓,他不能坑了自己女儿......
当众人目光找到殿侧的林如海时,张廷玉已经悄悄退后了。
大家只看到一向稳重又飘逸的林大人,呆呆地站在那,此时的表情有些难言,既惊讶,又生气......
皇上也看到了,看样子不是提前勾兑好的,便略略放心,只有些疑惑地问代云舟:“云舟甚少来京城,怎么忽地就求娶林家嫡女?”
果然问这个问题,代云舟之前已预料到,按照想好的说辞回复道:“回禀皇上,云舟至今还未大婚,原因之一是有云游道士说过,臣不宜早婚,要过了弱冠之年才可婚配,父王母妃都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原因之二是臣一直觉得男子志在四方,不必有羁绊。这样一来,倒是达成一致。
道士还说到云川之地未有臣之良配,可往北去,找生辰在花朝节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