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不是挺能折腾吗?”李家老三斜靠在门框上,“自己搞呗,别来麻烦我们。”
“我们只是借点周转金。”林二丫咬牙。
“借钱要有抵押。”刘家媳妇冷笑道,“你们拿啥抵?加工厂?那是村集体的。”
连信用社也摇头:“没有固定资产做担保,我们不能放贷。”
江远舟看着账本,皱眉道:“照这个速度,撑不过两个月。”
“那就只能找外援了。”林大丫咬牙。
当晚,江远舟就在灯下写项目书,从政策支持到市场需求,再到未来发展规划,整整写了十几页。凌晨三点,他发了出去。
“希望还能赶上审批时间。”他揉了揉眼睛。
林二丫则开始盘点家里还能卖的东西:“咱那头猪可以宰了卖肉,鸡鸭也能换点现钱。”
“别急。”林大丫按住她的手,“不到万不得已,别动家里这点底子。”
然而,几天后,回信来了。
江远舟看完邮件,脸色更沉了。
“怎么说?”林大丫问。
“对方有兴趣,但流程复杂,至少要一个月才能决定是否资助。”江远舟苦笑,“而且需要我们提供详细的财务报表、可行性分析报告,甚至还要第三方审计。”
“也就是说,远水救不了近火。”林二丫一屁股坐下来。
林大丫沉默了一会儿,忽然笑了:“看来,我们得想办法开源节流了。”
“怎么开源?”林二丫问。
“原料我们自己采。”林大丫掰着手指头,“加工尽量用人力代替机械,包装重新设计,降低成本。还有——”她看向江远舟,“你那个公益组织,能不能先给我们一点启动资金?哪怕一小部分?”
江远舟摇头:“不行,流程必须完整,否则会被质疑公平性。”
林二丫叹口气:“姐,我突然觉得咱们是不是太贪心了?”
“不是贪心。”林大丫目光坚定,“是我们不能停下。”
话音未落,王媒婆突然推门进来,脸色异常凝重。
“有件事……我得告诉你们。”她压低声音,“我昨天去县城,听到一个消息。”
“什么消息?”林大丫问。
王媒婆顿了顿,缓缓开口:“有个外乡人,已经在县里注册了一个商标,名字……和咱们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