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下,两道白色的身影正沿着石阶缓缓而上,并肩而行的他们,正是刚从无量城离开,踏上归程回太虚门的徐远舟与伯子衿。
虽说太虚门距无量城的距离并不算远,可这一路上诸多宗门设有禁空禁制,二人无奈之下只能快马加鞭赶路,如此一来,竟也耗费了足足五日的时间,才终于回到了太虚门。
好在此前蛊魔已将《同心诀》传授给他们二人,如此一来,只要每晚在子时共同修炼这《同心诀》的第一重境,便能暂且压制住蛊毒,免受那蛊毒发作时的痛苦折磨了。
青城山山巅之上,云雾缭绕,那云雾仿佛自带三分融融暖意,丝丝缕缕地萦绕着。
抬眸望去,主峰“九霄顶”巍峨耸立,直插云霄,仿若真能直通那神秘的天界一般。
晨露在阳光的映照下,宛如璀璨的宝石闪烁光芒,而那轻薄的细雾,携着草木散发的清冽气息,悠悠然漫过古朴的雕栏。
顺着蜿蜒入云的青石石阶拾级而上,每一级台阶竟都浮动着细碎的荧光,似点点繁星洒落人间。
正行间,一只白羽仙鹤翩然而过,擦过发冠之时,翅尖带起丝丝银雾,清亮悦耳的鸣声,恰似编钟奏响,在山间回荡。
石阶旁,山壁间有细流潺潺,在此处汇聚成一泓浅潭。
潭水澄澈,水面上朦胧地映出山上仙阁的倒影,影影绰绰,美轮美奂。
更奇妙的是,潭底的细沙竟忽地聚成“尘客止步”四字,可还没等细细端详,便又转瞬化作流光消散而去。
伯子衿将手中折扇“啪”的一声收拢,用扇骨轻轻拨动一旁“留尘亭”飞檐上挂着的铜铃,发出清脆声响。
他随后笑道:“常听人说太虚门占了九辰龙脉的五分之一,如今到此一看,果真会挑地方。青城山山清水秀,灵气四溢,这般钟灵毓秀之所,难怪能培养出像徐道长这般出类拔萃的弟子。”
“伯公子谬赞了,”徐远舟微微红了脸,“我无非就是沾了这青城山的灵秀之气,仰仗着师门的深厚底蕴罢了,自己那点儿修为,实在是不值一提。”
伯子衿笑着摇了摇折扇,打趣道:“徐道长,您可莫要再这般自谦了。身为太虚门这一辈的十大弟子之一,那必定是有过人之处的。徐道长难道没听过那句话嘛,过分的谦虚,可就等同于骄傲咯。”
“徐某所言,皆自肺腑。”徐远舟神色依旧淡然,语气诚恳,他抬眸看向不远处,接着道,“前面就是山门了,咱们快些吧。”
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不远处那太虚门的牌坊山门已然在望。山门之前,两尊石麒麟威风凛凛地矗立着,只是此刻正微垂着头,仿佛在打着盹儿一般。
二人缓缓行至山门牌坊前,伯子衿环顾四周,不禁面露疑惑之色。
“我说徐道长啊,你们这太虚门规模如此之大,怎么连个守门的弟子都看不到呐?虽说有护山大阵,可万一有那不懂规矩的外人贸然擅闯,这可如何是好?而且,要是有宾客来访,连个接待之人都没有,这又怎么说得过去呢?”
徐远舟莞尔一笑,行至左侧石麒麟跟前,指尖轻扣腰间令牌,恭敬地向石麒麟出示令牌,礼貌有加地颔首道:“紫霞岩弟子徐远舟归山,携伯家二公子伯子衿来访,烦请前辈开启山门。”
石麒麟铜铃般的眼瞳骤然泛起微光,低沉的兽吼声中带着金石之音:“紫霞岩第二十九代弟子徐远舟,令牌相符。”
话音刚落,麒麟足下的青砖突然浮现出蛛网般的金色纹路,沿着牌坊两侧的石柱迅速攀爬,山门在轰鸣声中可见两道光幕向两侧缓缓推开,门后云海翻涌,隐约可见浮在云端的琼楼玉宇。
伯子衿折扇“啪”地收拢,指尖敲了敲石麒麟的爪子:“原来这老古董是活的?方才打盹时我还道是尊死物呢。”
这一敲,右侧麒麟突然甩动尾鬃,铜铃震响惊起山雀,吓得他后退半步。
徐远舟忍俊不禁,抬手虚引:“伯公子莫要戏弄护山灵兽,待入门后,我带你去看藏在云海中的‘太虚九境’。此刻山门开启,云雾栈道只现半柱香时间,咱们还需抓紧时间入山。”
二人踏入门内的瞬间,身后牌坊骤然隐没在白茫茫的雾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