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宫阶春星 > 第10章 宫宴

第10章 宫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瞻眸光顿了顿,几声娇嫩的笑声让他清醒。

遐思散开,他移开眼眸。

关窗之前,李瞻眼神一顿。

他似乎嗅到了一丝,梦中的香气。

隐隐约约萦绕飘拂,却并不真切。

李瞻缓缓眯眸,凝望着已经远去的几个女子。

梦中女子的面容如隔云端,但香气却极为清晰。

也许,他可以从这香气探寻……

*

宫宴后,立刻有大臣提及太子废立之事,太子再次力请辞去东宫之位。

这一次,皇帝顺水推舟应下,封太子为庐王。

庐王府邸,李瞻露出沉思之色。

在宫中做的那场梦,始终萦绕在李瞻心头……

若真如梦中所示,那未来的天下之主便是他李瞻。

李瞻沉沉的眸光扫过外殿的庐王。

父亲庐王从太子成为亲王,没有丝毫失落。

也许在丢掉皇位的那一刻,他早已预料到了今日,甚至,有今日待遇,已是他求之不得的庆幸。

庐王倒是比做太子时安心了许多,他如今盼的,是皇帝早日将他调配出京城。

李瞻看出了父亲的心思,淡淡道:“若真的外放,再回长安就难了。”

“天下之大,我们也不必非要在长安。”庐王很知足,淡淡道:“去地方当个闲散王爷,安稳一世,也是旁人难以企及的尊贵了。”

“尊贵?”李瞻轻轻笑道:“离了长安到了地方,我们也会被地方官员严加看管,我们的性命,也系于陛下的一念之间,这就是父亲所说的尊贵?”

“再说,父亲以为陛下会让我们离开长安?最危险的敌人,当然要放在身边寸步不离,庐王之位只不过是个虚名,父王难道还没看透吗?!”

“你……”

庐王面色苍白,一时无语。

他承认,儿子说的没错。

如今这情形,不管是留在长安,还是赶赴地方,他们余生,都会活在朝廷监视之中。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从此,性命安危也不过是旁人的一念之间,

若皇帝哪一日心血来潮,忽然想处死他们永绝后患,只需一道圣旨,他们一家也毫无反抗之力。

但这是最为可怖的情况,李瞻偏偏只说这等极端之事,庐王蹙紧眉心,心头甚是不悦。

“我们如今尚在京城,就该奋力一击,若坐以待毙,日后悔之晚矣。”李瞻沉思道:“若是得了陛下信任,父亲的日子,也好过几分。”

庐王想了想,半晌之后才道:“为父……只想和你母亲过些闲散的日子,朝中之事,你们兄弟商量着办吧,只要能为陛下分忧便好,以后诸事,不必再禀告为父。”

说罢,庐王起身而去。

李瞻去寻李玄安:“大哥,父亲此意,其实已经允我们出府做事了。”

只是父亲不愿出面,若真的出了事,他也是毫不知情,让他们兄弟二人承担罢了。

李瞻心头澎湃,这些时日,父亲几乎将他禁闭在家中,唯恐他外出惹祸。

也许是宫宴事件让父亲有所触动,反而答应让他出府做事。

李玄安轻叹一声道:“就算父亲允我们出去,我们如今无官无职,又能做些什么呢?!”

李瞻沉思着,缓缓道:“如今这情形,需先让陛下对我们放下芥蒂……”

唯有在长安有一席之地,站稳脚跟后,方能有之后的图谋。

*

皇帝李平合上奏折,遥遥看向窗外,面露疲惫。

奏折中,众臣声称庐王父子四人形影亲密,同居府中,放任下去,迟早成为朝廷祸患……

皇帝沉吟,缓缓踱步到殿旁的槐树林。

倏然,看到一个少年提着水桶从树林深处走来。

皇帝怔了怔,才发现竟然是李瞻。

内侍一凛,忙要上前,皇帝摆摆手让他退下,示意李瞻靠近:“瞻儿,你今日来宫中了?”

李瞻一怔,肩膀恰到好处的轻轻瑟缩,呈现出孩子突然遇见长辈的无措,他跪下道:“臣拜见陛下……臣刚去浇水回来,这才偶遇了陛下……”

浇水?

皇帝怔了怔,看了眼水桶,缓缓了然。

他轻声问:“今日是十五?”

李瞻点点头:“回禀陛下,正因了今日是十五,臣才来浇水……”

皇帝点点头,叹息道:“是啊,今日是十五,若不是遇见你,朕自个儿都忘了……”

他顺着朝前走了两步,走到茂密的槐树下,停下脚步。

他出生时,因母亲出身低微,父皇不喜,没能得到妥善的照顾。

是先帝登基,将他带在身边,亲自抚养养大。

他幼时体弱,频繁生病,先帝特意去找高僧问询。

高僧说,只要在立春日辰时,由先帝亲自在殿外御林间种一颗槐树,每月十五浇水,便能人树两旺。

当时,先帝亲自带着他,种上了这棵槐树,李清潼和他年纪相仿,幼时,叔侄二人常常一同来浇水……

槐树越来越茁壮,他也渐渐长大,如今,种树之人已离开,唯有此树,默默无言,伫立殿外。

李瞻笑道:“这是阿翁曾特意交代给臣的,惟愿此树有灵,保佑陛下福寿安康。”

皇帝的目光缓缓落在李瞻身上。

李瞻眉眼黑湛清澈,英气耀目,倒是和先帝……甚是相像。

“只是,以后臣不能侍奉陛下,也不能照料此树了。”李瞻跪下,认真道:“朝廷为臣一家闹得纷纷扬扬,为朝廷安宁,臣愿自请离京。”

皇帝凝视了李瞻片刻,半晌道:“你专心读书,莫要因此事分了心神。”

李瞻一怔,磕头道:“臣明白了。”

皇帝沉思着,回了殿中。

那些想要将废太子一家外放的折子,多是杨家党羽所写。

杨家……

皇后的母族,是勋贵大族,杨家子弟在朝为官,待立了皇长子为太子。

杨家在朝堂,怕是要一手遮天了。

皇帝身边的内侍王公公轻声道:“陛下……那这些奏折……”

皇帝冷笑道:“倒也不必如此步步紧逼,偌大的长安,难道还容不下几个孩子吗?”

听到这句话,王公公立刻明白。

陛下这是不打算将人外放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