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长安,本该晴朗的五月,阴雨连绵,院中湿漉漉的屋檐下,青苔潮湿,团团青翠。
玉色来主院禀道:“夫人,姑娘想换个院子,说如今院子有水汽过潮了,想换个朝东的。”
坐在上头的卢氏听罢,诧异笑了:“她向来喜阴,今儿竟真舍得改性子?”
说着,卢氏来到女儿院子里,笑道:“你不是最喜雨雪日,尤喜新雨潮湿,我劝你多少次这院子不好常住,你都不听,如今下了半个月的雨,总算知晓朝东的院子的好了。”
沈行懿垂眸,回想着九岁时的心境,扯出天真的笑意。
她并非因了这半个月的雨。
上一世,她大半辈子都在潮湿阴暗的掖庭度过。
那阴冷蚀骨的滋味,让人重活一世也忘不了。
沈行懿将脑袋埋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闷声笑了:“还是母亲说得对,我想换个院子了,有灿灿的大日头,晒在身上暖洋洋的,我讨厌下雨天,总是湿湿冷冷……”
她越说语气越轻,透着丝丝缕缕的怅然。
卢氏却丝毫未曾察觉,拍着女儿纤薄的背笑道:“对啊,你和江柔一样,从小就盼着观雨赏雪,一下雨就出去疯,湿湿冷冷有何好的,换院子也好说,我先让丫鬟们收拾出来,你尽快搬过去。”
沈行懿沉静抬眸,隔窗望着屋檐落雨。
雨雪日,浩渺幽静,能遣闲情。
但那是对无伤无痛之人而言。
她们享尽了繁华日头,自然也想要一份独特清幽。
可对于活在阴暗艰辛之地的人来说,下雨下雪,却是最不堪忍受的日子。
……
沈行懿收回目光,眉眼间满是天真娇纵:“还是娘最好啦,不过雨后家中定然会有潮湿霉味,先通风燃香个几日再去住吧……”
卢氏闻言嗅了嗅,笑道:“你鼻子倒灵,我怎么闻不到……”
沈行懿低笑,看向母亲的眸光有几分复杂。
“母亲不必刻意去寻,母亲对各地进贡的香丸不也很熟悉,一闻便晓得是何花何果?”
母亲出身卢氏望族,一辈子金尊玉养,在父亲出事家族获罪后,母亲在去掖庭之前投河而亡,未曾受过半丝人间的苦楚。
母亲对名贵的香露,香丸极为敏锐。
而她上一世长在冷宫,对发霉的潮湿味道自然格外敏感 。
卢氏看了看女儿骤然沉冷安静的面色,诧异道:“你这些时日怎么瞧着恹恹的,是不是身子不太舒服?”
女儿生性活泼,总是想着和小姐妹出去玩。
像这样烟雨朦胧的日子,更是要去别院听雨品茶,或是去曲江划船钓鱼。
可女儿自四月中旬从佛寺回来,便忽然转了性,一脸心事重重。
最近天气阴冷,女儿莫不是沾染了不干净的邪祟。
卢氏越想越担心,叹口气道:“哎,你这些时日不爱出去,你父亲却天天早出夜归,我不知为何,心口总是乱跳,朝中局势莫测,咱们家莫要卷进去才好……要不你和我一起去佛寺一趟?看你怎的不爽利?”
“我无事。”沈行懿握了握母亲手掌,感受母亲掌心的温度:“咱们家……也会平平安安的。”
景宁二年,正是皇帝李平继位的第二年。
先帝李疆二十岁继位,在位时民间有秘记。
他身死后,皇位不会安稳过渡到儿子之手,而是会被兄长所夺。
李疆对兄长本就忌惮,听闻传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屠杀兄长一家。
但除了弑兄一事,李疆几乎是个无可挑剔的君主,在位二十年期间,励精图治,国泰民安,朝廷内外威望深重,四方拜服。
也许是出于对兄长的愧疚,先帝对唯一的同母幼弟李平格外疼爱,宛若父子。
李平从小喜刀剑,因此,先帝亲自教他带兵。
李平和李疆长子李清潼同岁,叔侄二人从小一起长大,李平对侄子也极为恭敬乖巧。
先帝曾笑着说过,有贤明长子执掌天下,有猛将李平镇守边疆,李家江山,从此安稳无虞。
世事无常。
李疆在四十岁壮年,因收复国土后中箭后受伤,回京后亡故,李平却早有预谋,在众将簇拥下,于灵前继位,李平为了安稳,仍然立侄子李清潼为太子。
李清潼当了十几年太子,本该父死子继,却又要给半路跳出的叔叔继续当太子。
况且叔侄同岁,李清潼还能等到继位的一日吗?
群臣愤怒,却敢怒不敢言。
但总有不怕死的人。
很不幸,沈行懿的父亲,沈父沈其昌就是其中之一。
沈其昌中进士后被先帝看重,他如今官至中书省,皆是先帝一手提拔,就连和卢家嫡女的婚事,也是陛下所赐。
沈父身受皇恩,想起皇位移于别支,极为痛心。
朝廷有不少官员受恩于先帝,也和沈父想的一样。
但他们只是文臣,在兵权已被李平控制的局势下,注定成不了任何事。
但沈父却觉得,至少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沈行懿记得,上一世,在李平继位后,长安阴雨连绵,以至稻谷潮湿,收成减半,沈父和八位京城文官接连上书,说此等天象是上天示警。
警示的,当然是李平这个夺了侄子皇位的逆臣。
新皇看罢,大怒。
李平将所有上书的大臣纷纷下狱,家眷男子流放,女子投入掖庭。
母亲感知的不错,按时间推断,父亲此刻,就在筹谋起草改变一家人命运的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