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恒一向不喜欢去亲戚家作客,他上高中后就以学习忙、工作忙,就没去过任何一个亲戚家,平时都是泽恒父母去走动。
筱怡嫁过来以后,每逢过年,恒妈都带她去探亲。
毕竟她是刘家的过门媳妇,过年不去给长辈拜年,怕亲戚们嘴多说她不好。
筱怡每次跟泽恒父母回农村探亲,总是被一群女眷轮番催生,让她心情很糟糕。
不是怀疑泽恒不能生,就是觉得泽恒不够爱她。
恒妈事后安慰过她,亲戚也只是关心他们小两口,并没有恶意。
可那时候筱怡患有轻微抑郁症,听到这样的话,很容易钻牛角尖。
觉得泽恒就是不够爱她,所以不愿意跟她生孩子;他一定是非常恨她捆绑着他,惩罚她不能做一个母亲等等。
那几年,泽恒的心扑在科研上,每年的年初三晚上就自己回去青阳大学的研究室,留下妻子在老家。
白天是亲戚过分关心,晚上是她胡思乱想,无人开导她。
婚后每次过年,她都不开心。
泽恒父母以为泽恒今年不会跟他们回农村探亲的,年初二那天,他们一大早叫上筱怡一起出门,却对泽恒视而不见。
失忆后的筱怡非常纳闷,问:“泽恒不去姑姑家吗?”
恒妈说:“他不喜欢去探亲,不叫他了。”
筱怡觉得还挺符合泽恒的性格,他平日除了跟工作上的人来往以外,几乎不会应酬别人。
“哦,那我换一套衣服。”筱怡转身回去卧室,见到泽恒将居家服脱下,换了一套出门的便服。她问:“你要出门吗?”
泽恒反问:“不是要回乡下吗?”
“啊,你要去?可妈说你不喜欢去……”
泽恒已经换好衣服,对着梳妆台的镜子整理一下领子,说:“是不喜欢的,但你要出门,我有空,我陪你不是应该的吗?”
筱怡听他说这样的情话,羞得脸红红。
泽恒走到她身边,低头亲吻她的唇,说:“我出去等你。”
“嗯。”女人腼腆地点头。
回乡拜年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泽恒的同辈都结婚生子了,唯独他结婚五六年还没一个孩子,加上泽恒父母年纪不小了,大家的话题都是对着小年轻催生。
心智停留在二十岁的筱怡,怎么会懂得应付热情难缠的亲戚,直接跟亲戚说出自己的计划:“我打算参加今年的高考上大学,生孩子的事情明年再打算吧。”
在场所有的人都觉得她不可理喻,这女人都几岁了?
不去生孩子,还像个十几岁的高中生那样跑去参加高考考大学?
在场的长辈,你一句我一句劝告她打消上大学的念头,早点生个孩子。
而且,养孩子比较耗精力,筱怡要是在读大学期间生下孩子,要是坚持读书的话,怎么照顾好孩子?
泽恒虽然心里也不赞同筱怡为了上大学延迟生孩子,但是这件事上,谁也不能苛责她。
于是,他开口替妻子说话:“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未来的选择,我们也不是不生孩子,只是想晚一两年生,没必要上纲上线苛责她。”
大姑还是觉得这对小夫妻不分轻重,好心提醒:“可泽恒,你爸妈都不小了,孩子也不是说来就来,应该能生就早点生。”
“还是那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要把自己生活的期待寄托在别人身上。”泽恒的话和态度放在这里,谁要是再说筱怡不是,他可要翻脸了。
大过年的,也不想发生什么争吵,亲戚们识趣不催生孩子,转移其他话题。
筱怡看着自己丈夫维护自己的样子,觉得很暖心。
*
李老师教学将近四十年,桃李满天下,往届学生为他举办一个荣休会。
经过各个班长对自己班同学传达下去,出席荣休会的学生和家属将近三百人。总负责的学生在市区一家酒楼包厅弄了三十桌宴席。
泽恒夫妇也出席恩师的荣休会,两人换了一身正式的服装,来到酒楼的指定包厅。
他们来到包厅,里面有各个年龄层的人,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到五十多岁的中年人。
李老师是市一中的老师,带的学生自然都是成绩好,在社会上混得不错的人群。
来参加荣休会里不缺那些有权有势的大人物,但论比较突出有名气,那还是刘泽恒。
二十四岁那年研发一项专利,解决某方面的科学技术问题,加上颜值上乘,经常受到主流媒体采访,被网友称为“科学界男神”。
“泽恒。”黄班长跟其他校友聊天,见到泽恒进来,便特意过来打招呼。
泽恒回:“班长。”
黄班长见到筱怡,觉得有点面熟,却说不上是谁,问道:“这是你妻子吧?”
泽恒搂着女人的腰,跟老同学介绍:“我妻子,刘筱怡。”
“嫂子你好。”黄班长没想起在哪儿见过这个女人,也不在意了,给他们带路:“班里的同学在那边,我带你去过。”
他们班也来了十个同学,有的带伴侣和小孩,也有的是单身。他们那群人占了两张酒席,泽恒夫妻刚坐下,跟大家聊聊天。
“泽恒,你的妻子有点面熟,是一中的学生吗?”老同学尹文杰问道。
泽恒回:“是的,她以前在2班,她叫刘筱怡。”
泽恒所在的班级是1班,是尖子班,而2班是普通班。
“我想起来了,这不是以前天天跟着你那个小尾巴吗?哈哈,没想到你们居然结婚了。”黄班长突然记起以前一些事情,读书的时候有个假小子的瘦小女生天天跟在刘泽恒后面,因为刘泽恒总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班里没少人认为那个女生没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