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街的入口藏在西四牌楼的阴影里。朱棣用铁尺划破食指,将血滴在第七块砖缝中——这是航海日志上记载的密文。砖墙无声滑开,露出条向下延伸的阶梯,两侧墙壁镶嵌着无数铜镜,镜中映出的却不是他的倒影。
第一面镜子里,沈知意正在训练浣衣局女兵;第二面镜中,赵瑗在葛岭道观焚香;第三面......朱棣猛然驻足——镜中的"自己"穿着建文朝服饰,正在批阅奏折。
【警告!时空记忆污染指数上升至79%】光幕剧烈闪烁,【建议宿主立即封闭视觉】
朱棣扯下衣带蒙住双眼,仅凭铁尺传来的微弱震动前行。阶梯尽头是座圆形石室,十二面等人高的铜镜围成圈,中央跪坐着个熟悉的身影——郑和!但这位三宝太监的装束极为古怪:右衽汉服外罩着西洋软甲,腰间既别着罗盘又挂着绣春刀。
"陛下终于来了。"郑和的声音带着奇特的回音,"微臣等了......七个世界。"
朱棣扯下蒙眼布,发现每面铜镜都映出不同的郑和: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英姿勃发的青年,甚至还有女扮男装的模样......但他们的眼神如出一辙,都是那种跨越时空的疲惫。
"解释。"
郑和从怀中取出半块虎符:"永乐七年,船队在龙涎屿遭遇风暴。我们看见海市蜃楼里......"他忽然改用阿拉伯语说了几个词,又切换回官话:"有个和您长得一样的商人,在临安城卖硝石。"
朱棣的太阳穴突突跳动。这是他在南宋世界为掩人耳目假扮的角色!
"我们捞起面铜镜。"郑和指向地面,砖石缝隙里渗出海水,组成了模糊的星图,"镜中人说,只要集齐十二个世界的'锚点',就能......"
"阻止时空崩塌。"朱棣接话,突然明白了一切。铁尺上的星图、航海日志的密文、甚至姚广孝的佛珠,全是不同世界传递的讯息!
郑和突然剧烈咳嗽,吐出的竟是金箔碎片:"每个世界都有'修补者'。南宋是青竹,这里是......"他艰难地指向朱棣身后。
铜镜中缓缓走出个人影——是穿着飞鱼服的纪纲!但更令人震惊的是,他手中牵着个五六岁的孩童,那孩子抬头瞬间,朱棣如遭雷击:分明是幼年版的自己!
"这才是真正的'种子'。"纪纲的声音像隔着水幕,"金国萨满要窃取的,从来不是疆土......"他掀开孩童衣领,锁骨位置赫然是传国玉玺的刺青!
【终极任务更新:选择】光幕展开血色文字:
【选项一:摧毁所有锚点,回归真实历史(成功率37%)】
【选项二:成为新时空枢纽,永镇镜像世界(稳定性91%)】
【选项三:......】
朱棣的目光掠过铜镜。在其中一面镜子里,他看见青竹正率领女兵死守临安城门;另一面镜中,年迈的姚广孝在风雪中绘制星图;最后一面镜......是乾清宫,龙椅上坐着个与他九分相似的皇帝,正在批阅《女诫》修订奏章。
"系统。"朱棣突然笑了,"朕选第四条路。"
他抡起铁尺砸向中央铜镜。镜面碎裂的刹那,十二个世界的影像如洪流般涌入——建文四年的大火、永乐七年的海图、宣德元年的诏书......所有记忆在脑海中爆炸。
当强光散去,朱棣发现自己站在乾清宫前。朝阳初升,三宝太监捧着《郑和航海图》疾步而来:"皇爷,第七次下西洋的船队已到占城......"
朱棣抬手打断他:"传旨,召回所有出海船队。"他指向图纸上龙涎屿的位置,"在这里建观星台,由你亲自督造。"
转身时,袖中掉出半片铜镜残片。镜面上最后闪过的,是青竹在另一个时空被封为"护国夫人"的典礼画面。
【世界线收束完成】光幕最后一次浮现,【实验编号007,最终结论:封建君主制度下个体意志对历史的影响阈值为......】
文字未显完便消散在风中。朱棣拾起残镜,对着阳光看了看,随手扔进了金水河。
临安城的初雪来得比往年都早。青竹踩着薄雪走进枢密院时,守门的老兵下意识要行礼,又在看到她腰间金鱼袋时缩回了手——这是朝廷新规,五品以上女官可佩男子制式鱼袋。
"大人。"书吏捧着文书迎上来,"福建路又递了抗议折子,说女子水师不该占用战船名额......"
青竹解下狐裘抖落雪粒,露出里面绯色官服上绣的海浪纹:"告诉曹转运使,若三日内不拨齐战船,本官就请旨查查他私卖军粮给琉球的旧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