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弄权 > 第93章 NO.93

第93章 NO.9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路坐着轿辇到大明宫,久违的什么都不用想的时刻叫赵棠难得的放松。

“请父皇安。”赵棠越过大明宫的门槛,迈着步子进了内殿。

隆庆帝坐在龙案前,下首站着翰林院的三位院首。

“羲和,你来。”隆庆帝朝着赵棠招手,“你看看,这三篇文章,谁为上,谁为中,谁又为下。”

赵棠有一瞬间的迟疑,站着的三位院首也是面楼震惊。

“这…陛下…”

这不合规矩。

翰林院其中一位郑副院首张口欲言,嘴巴张张合合左看右看他的两位同僚噤声不严也只能闭上嘴。

隆庆帝似乎没看出他的意思,只叫赵棠上前。

犹豫过后,赵棠也不推脱,几步上前,拿起其中一份考卷开始看了起来。

三份考卷字数不少,通篇看下来也花了不少的时间,“若是依儿臣之见,这三份考卷答的都不差,但…”

“你且大胆说,无妨。”

“儿臣觉得选不出最优,若是排个二三四倒也使得,这头名,”赵棠摇摇头,“这三位似乎都有些配不上。”

赵棠话说的直白,丝毫不委婉,像是不将三位院首放在心上。

“这确实是个好主意。”隆庆帝语带赞赏,他也是这么觉得。

赵棠实话实说,十分诚恳的提出建议,“既然这里选不出头名,父皇何不朝后看看。”

朝后看的例子不是没有,但也十分的少见,甚至于基本不会出现。

阅卷时帝王主动朝后看多是源于对臣子的不信任,当然隆庆帝并非不相信翰林院的三位院首,只是。

“三位大人莫怪,本宫并非不信任你们,只不过,这三份考卷确实当不得头名。”赵棠

三位院首心中自然有自己的意见,只不过,显然,隆庆帝也支持朝后看,他们阻拦不了。

糊名制度下,徇私舞弊的现象渐少但也不是没有了,官宦子弟有大儒教授,也有进了国子监的由国子监的老师统一授课。

不管是少有的大儒还是国子监的大儒,与出卷的考官,阅卷的院首或是翰林院的官吏之间或多或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是熟悉的,一眼便能将自己的学生认出来,这样的事不足为奇。

“殿下言重了,”翰林院院首庞闲,出身始平庞氏,弟媳出身颍川陈氏,虽不是主枝,但也是沾亲带故的关系。“我等都是为着朝廷效力,自然要选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头名。”

另外两位院首心中兴许有别的想法,明眼人都能瞧出来,隆庆帝本就有意朝后阅卷,羲和殿下更是直言选出来的三份考卷都配不上第一名,如今庞院首又反口也认为最开始选出来的三份考卷名不符其实,他们俩再坚持只能招来陛下的不满。

可此时退却前面的坚持就白白浪费了。

不管大明宫中的各司其职争执如何的激烈,你进我退,最后排名如期而至。

糊名制度之下,若非赵棠亲自参与了阅卷她不会知道这背后都发生了什么,也不会知道每一个排名都是各方势力的纠缠。

除了关注总排名,王祎的名次也是赵棠所关注的。

天下英才如过江之鲫,王祎不过其中最普通的一条,但也已强过许多人,毕竟王祎榜上有名。

上了榜就意味着可以授官,若是再过了最后的殿试,有希望留在玉京任职。

外放任职磨砺人才,但也有许多人想要留在玉京任职。虽然外出任职能够干出一番事业,但这也意味着未知的风险,官员死在任上并不是稀奇事,更何况,同级京官又比外放官员高半级。

即使王祎的名次并没有十分靠前,但也足以让陈怀兰高兴。玉京官宦家的子弟走仕途的,多是走官荫的路子,何须自己费劲巴拉的应试,此次春试国子监中参加的人寥寥可数,王祎便是其中之一,不仅如此还得了名次,王家高兴,将要结亲的侍郎府也与荣有焉。

殿试定在清明后,才忙过春试,礼部又要开始忙着清明祭祀事宜。

若是按着往年的规矩便也罢了,礼部的人私底下都在传今年清明祭祀要更换地方,主祭祀的人似乎也要变。

往年隆庆帝主祭祀,偶有事忙时便请百官之首的三丞相代为祭祀,去年储君新立,虽说不知为何自关中回来后被软禁在太子东宫之中,但毕竟是储君,是为半君。祭祀一事,除了陛下便是太子。

任宫中百官之间传的风言风语,祭祀之事准备的紧锣密鼓,但主祭之人一直未能定下,便是宗人府遣人去问也只得了一句“照规矩办。”

如此不管是礼部还是宗人府只得按着从前的规制置办,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避免出现任何的意外,礼部向来是准备了两种方案,只不过,现在看来,准备少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