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弄权 > 第92章 NO.92

第92章 NO.9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老师。”

一进武成阁赵棠也没别的事,径直奔向薛成方。

这些日子虽然她依旧每日早早到武成阁点卯,但并不与其他同僚共处一室。

春试考题一事干系重大,未免有心人泄题,她与薛老都在在武成阁的另一处偏殿商讨试题。

说是给考生出试题,实际上赵棠觉得是在给自己出题,毕竟,薛老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她都要先于考生作答。

“殿下觉得帝王之务⑴何解?”

赵棠坐下,不等她喘口气,薛成方的问题已经抛了出来。

不同考场上的考生,赵棠一人面对一位考官,且这位考官就坐在你的面前,目光炯炯的看着你,每一个问题都叫人措手不及。

赵棠坐在书案前思索,良久提笔落笔,偏殿里只有他们二人,薛成方手不释卷坐着,偌大的空间里竟是落根针都能听得清楚。

圣贤书赵棠也曾读过,诸子百家之言她也涉猎甚多,可为君者思考的与为臣子要考虑的不同,上位者要顾全大局,要统筹兼顾权衡利弊,要平衡各方,百姓与权贵,寒门与世家,漏了哪一个都会造成不可预测的后果。

半炷香后赵棠终于停笔,经过这几日的训练,她已经能够做到一气呵成,少有涂改停顿。

薛成方从一沓宣纸中又抽出来一张,再次发问:“为君者如何求得真才,痛革官弊⑵?”

赵棠才得空喘口气,将那一卷满是笔墨的宣纸递给薛成方,接着又开始笔不停挥。

这些日子,玉京中最常谈的最热的话题有二:其一是隆庆帝任羲和公主为春试的监考官,其二就是新开的樊楼。

寻常人不得妄议朝政,即便有什么想说的也不过是私底下,可这新开的樊楼的热闹却是人人都能凑的。

樊楼原名竹林居,被不知名买家低调的高价收购后又放出消息——樊楼的东家一心向学,感念学子求学之苦,愿意免费为家境不富裕的春试考生提供每日的住所和饭食。

只不过这免费的也是有条件的。考生入住期间需每日提供一篇诗赋,骈文亦可,每日的题目则有樊楼的掌柜亲自拟定。

消息一出,有人犹豫有人心动。

京城居大不易。若是家境富裕也便罢了,不必吝啬那食宿费,可有些考生家乡偏远又不富裕,这一路上所费甚巨,来到京城一瞧,路上的开销不过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樊楼主人这一出切实的是为考生计。

这一消息动人心,也招人眼红。

春试过后这些考生就是真正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⑶,与未来的阁老重臣提前打好关系,这样的好事,谁都想分一杯羹,只不过,一件事有人先做了,后面的人再学,总归是落了下乘,故而,虽有其他的大酒楼招揽考生,樊楼作为新酒楼入住的学子竟是最多的。

不过苏珏也没打算一口将这好事独自吞下。

能在玉京做生意且开了那么大一间酒楼,定然是背靠大树,她不愿意让殿下为些许小事出面,跌份。

樊楼的生意一日火过一日,春试的脚步也逐渐靠近。

日子一晃而过,春试应时而来。

苏珏是天生的生意人,春试的前一日为考生们考虑樊楼推出考前食谱,清淡可口;又为每位考生准备了护膝等保暖之物。

春日里玉京倒春寒,若是一不小心感染风寒在考场倒下,数年的寒窗苦读,耗费的心血与努力白费,实在令人扼腕。

这样齐备的考篮仅需六十七个铜板。不过,若是口袋空空,拿文墨来做抵苏珏也是愿意的。

大昭的考试较之前朝虽有所改变,但大体上相差不大。

考生们不仅仍需自备考篮,篮子中除了文房四宝便是考试这几日所需的物品。春日里天气不定,常有那准备不充分的考生在考场里感染风寒甚至晕厥,与金榜题名之喜失之交臂。

于是,苏珏出售考篮的生意做得也不错。

虽说免费提供食宿苏珏搭进去不少,但好歹樊楼的名声是打出去了,她相信春试过后,她樊楼的生意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

春试紧锣密鼓的开始,考生也陆陆续续入场。

赵棠不仅负责出题,也是此次春试的监考官,考生入场后赵棠纵览全场,随着又一声锣声响起,考试开始。

跟着薛成方学了那么些日子,即便今日这样紧张的情况下,她看一眼题,心中便能有大致的思路。

头一次做监考官,新奇是有的,但为着诸考生考虑赵棠也没贸然的下场巡看。

一整个考场三个监考官,除了赵棠另外两个考官双双对视一眼起身开始巡场,赵棠见此也跟着起身。

考场是否要巡场至今未能有定论。

有些大人觉得巡场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很好的杜绝心怀不轨之人,有些人则是觉得过于频繁的巡场会影响考生的心态,最终对他们的成绩会造成影响。

且不说究竟那种观点正确,赵棠只觉得,前者的大人是吃过考试巡场的亏,所以力求后来者也要吃上这份亏;主张禁止巡场的,那大概是为了后人铺路,要知道,有赖于考官巡考的习惯,春试上也抓到过不少胆大包天作弊的考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