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我靠摆烂活到权谋文完结 > 第23章 大卷王治摆烂病

第23章 大卷王治摆烂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群魔乱舞的稿纸安静躺在易禾袖中,他散漫地笑:“都是长兄教得好。”

话是奉承的话,说话语调却漫不经心,显得诚意欠佳。

易长祀陡然笑了。他五官冷肃,哪怕丁点笑意浮现,也似冰湖溶解,异常明显。

“不过你体弱羸瘦,也不必用功太过。能安顿自身足矣。”

易禾不懂他说话意图何在,或者说打从刚刚易长祀督促他读书起,他就有些不明其意了……但这话他爱听,索性懒得细思,用力点头。

反而是小九难得警觉。

【等等…!这大皇子严格说起来,应该算是你的政敌吧?!他是不是想捧杀你啊?!】

易长祀在易禾身侧坐下,笑意已收,周身气势却不似初见时冷冽。

“听闻你风寒初愈,近日身体可还好?”竟是慈兄作派。

易禾捃起茶杯喝一口,茶水放久已凉,滚到喉中一阵爽快。

“娘胎里带来的不足,还能有什么变化。”他摇头,“不过是比常人要注意冷热交替,保持心境平缓就是了。”

“可有用药?”

易禾昂首,将茶饮尽,沁得心神清醒:“几十年如一日地用着,没有大用。”

茶杯已空,思礼见状要躬身去倒,易长祀却伸手一阻,亲自举壶替他倾倒,汩汩水声中说:“倒也不妥。三弟需知,是药三分毒。”

易禾眼珠一动,看向杯口腾腾白雾。

盯了几息,胸中豁然。又拿起茶杯,杯壁滚热,手指便频繁捏来换去,道:“谁让医嘱大过天呢……不过,这几日风寒,药喝了确实不少。到头病是好了,身体依然酸乏,喊太医来也瞧不出东西。”

他懒懒斥:“一群空食其饷的庸医。”

几息之间,易禾突然想明白了。

皇帝赐药,太后默许,尹家势力他指使不上,太医局则为皇帝效劳。而他身边剩下的其他势力——易裴贤皇贵妃一脉与他不合,易珩易思丞与易允无母族后盾,唯一可能查出点什么的,就只剩下易长祀与德妃一脉。

前朝立嫡立长之争愈烈,皇帝忌惮嫡子、亲手下药的事对易长祀而言是大好消息。他既然拐弯抹角地想知道,易禾也并不介意给他透个底,好让易长祀安心继续努力内卷,不必太担忧太子之位花落他易禾家。

实在要争要抢,那该找易裴贤争抢去。

……借此机会,他也好探探易长祀的口风,看看这药会不会伤到根本。

因此,他支出一只触角顺应大皇子的试探,下一刻果然听大皇子应下。

“太医医术精湛,但足不出户,总有见闻之外的奇病怪症。我认识一位茛州来的赤脚医生,诊过不少遐方绝域的疑难杂症,三弟若不适,可以请他来看。”易长祀说。

茛州,地处大俞疆土西南侧,与沅州交壤,也是德妃母族长信军的驻军之地。换而言之,他所说的“赤脚医生”,八成是母家那儿为保护德妃母子派来的族医。

易禾脑中琢磨,仍是不咸不淡模样:“如此甚好。得空,就让那位郎中来瞧瞧好了。”

易长祀却在他将起身时压住他的肩:“现在就瞧。”

这位皇长子的性格果然雷厉风行,干脆利落,转头吩咐思礼传话召郎中入宫。易禾静息等了不到一炷香,一道挎着药盒的矮小身影出现在宫门口。

这郎中望之有四五十岁,冠袍带履朴素,都是京都常见的样式,说话也几乎听不着口音,只是西南人大多身材矮瘦,眼窝深邃、鼻头浑圆,一看就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原人。

见过礼后,郎中在易禾手腕上置一纱布,隔布探脉。他唇角胡须微颤,干瘦手指按在脉中,又抬起,反复几次,问:“殿下最近食欲如何?”

易禾支着颌:“正常。”

“可觉得精神不振?”

“……也正常。”

郎中望闻问切,又问几句后,告罪一声“冒犯”,伸手拨开易禾的眼皮,屏息凑近观察瞳孔,退回后眼珠四下转动,呈思索之态。

随后,在两个皇子注视中躬身拱手:“回二位殿下,照常见的不足之症而言,往往神乏体虚、脾胃皆弱,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但观三殿下症状,却只是体弱多病,精魂、脾胃都不受其扰…小人医术不济,不曾……”

“看出了什么,直接说。”易长祀突然出声,面色如常。

郎中讶然看他一眼,低头沉声:“小人有一猜测。”

“小人习医时从家中秘传医谱中得知,沅族归降前,王室中流传一味秘药,研磨作粉可溶入水中,无色无味。此药毒性微弱,少量误食并无大碍,可若摄入过量,可致使人体虚脉弱、成瘾依赖,甚至……甚至可蔓延至子孙后代!”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皇帝、皇帝这么狠的吗?!】

殿中仆侍不知何时已尽数退下,易长祀神色不惊,说:“沅州地处偏远、丰草长林,遍地毒蕈奇草…既有猜测,可有解毒之策?”

郎中“噗通”一声跪下,观他缓慢敲打靠手的食指,冷汗浸背。

“沅族归降、王室败落后,此药便已匿无踪迹……小人也是从家中医谱中偶然得知,足见其稀缺罕见。或许…三殿下的病或许另有来源,也未可知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