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舅婆她孙子的事儿后来咋样了?”郭黎随口问了句。
“没离,拖着呢。”
陈桂珍说着,又跑去找郭友云弄了点腌菜放在保温袋,又拿了个放在冷冻的塑料瓶放进去:“火车一个多小时,应该不会坏。”
郭黎看着忙碌的郭友云和陈桂珍,突然又仿佛回到了毕业那一年,那时候看着老两口的身影,她就突然觉得,生活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吃着爸爸做的菜,盖着妈妈晒过太阳的被子。
“火车上记得戴口罩。到了给我们微信。”郭友云准备帮郭黎把箱子拎到楼下,送她去火车站。
“顾澄应该已经到楼下了,爸,你就不用送了。”三个人走到楼下,就看到顾澄已经拿着行李在等了。
“顾澄啊,还说要邀请你来家里吃饭呢,你看你们走得那么急。”陈桂珍说道。
“阿姨,是我不好意思,这次刚好所里有急事要早点回。等我们下次回来,我一定一定拜访。”顾澄抱歉地说。
“那你们注意安全啊。”陈桂珍和郭友云看着顾澄和郭黎上了出租车,消失在视线里。
火车上,郭黎接到了唐韵的电话。听顾澄说,唐韵父母的案子最后调解不成,终究是一纸判决书,离了婚,分了财产。唐韵母亲和唐韵,虽然损失了一些钱财和房子,但总归也不用背着一堆莫名其妙的债款过日子。
“喂,郭黎,你还在吗?明天来我家啊?”唐韵清脆的声音在电话那头响起,“新买的房子,邀请你来看看。”
“我撤了啊。大小姐,现在到处戴口罩,你还敢随便邀请人啊?”
“那有啥,这不是还没到我们这儿嘛,不要那么恐慌啦。我最近和蒋少星打算做个新的投资,本来还想跟你一起分享分享,你肯定感兴趣。”
“感兴趣,我也没钱的。”郭黎翻了个白眼。
“算了,反正你也走了。等你回来的时候,再说。”
因为新冠的原因,顾澄和郭黎每次出门都要全副武装,到后来还得做好核酸才能回小区。但是也因为疫情,顾澄看房的计划一推再推。当然,唐韵说的投资项目,郭黎也没机会去看。
郭黎在律所看到沈主任,也不好意思一直问陆怡安的事情,还是沈主任主动跟她说起,因为疫情,陆怡安的案子侦查比较慢,到检察院又被退回来两次。总之,现在已经第三次移送到检察院了。沈主任和陈路写了整整十几页法律意见,接下来就看检察院是否接受不起诉了。
“不过据说他们的情况比较复杂,不仅仅是这一个案子的事情。报案的人拿出了一堆证据材料。我也建议陆怡安在当地找个律师。”沈主任最后说了一句。
转眼,郭黎拿执业证也已经三年了,已经独立办案了,但是案源始终让她头疼。
“我有时候就在想,你们是怎么接到案源,做到那么多的收益的。律师真的跟我想的不一样,我以前以为只要好好学专业,认真看案例打官司就行了,经过这几年我发现,律师很重要的,是要学会推销自己啊。”
“郭律师,你的名片,可不能仅仅是一张纸。你跟着你们王律师,多参加参加一些论坛啊,一些公益活动啊。”顾澄给郭黎出招。
“哎,你知道我不喜欢那些场合的,都不想讲话。”郭黎为难地说。
“你做公司业务,不仅要在专业上没有漏洞,也要抓住一些场合,去认识一些公司里有话语分量的人。一些路演也可以去看看,活跃的基金,都需要法律顾问的。”
然而,新冠疫情越演越烈,本来以为几个月就能控制住的,结果变成了一场全国的战役。郭黎每个月都要往家里囤口罩和酒精,居然变成了一种肌肉记忆。每两天一次核酸。就算外面再好看,只要没有其他事,郭黎一下班就往家赶,哪儿也不去。
就算这样,上海还是彻底沦陷了。
这个春天,郭黎的小区被封了。听到浦东先被封的时候,顾澄赶紧在网上买了一些罐头食品、鸡蛋和泡面,以备不时之需。
“郭黎,你那儿快递还进得去吗?我跟你爸给你冻了些菜,买了些牛奶,寄过去?”陈桂珍打来电话问。
“快递进不来了。还好家里囤了很多必需品。放心吧,妈,应该很快就解封了。”郭黎说道。
“这都是个什么事儿啊。”陈桂珍说,“你看看,我们这儿就没有这么严重,还严重到要封小区的。”
“那也没办法,上海人口多,控制不住。”
唐韵也发来信息问快递的事儿,说要寄东西过来,被郭黎婉拒了。
“谁能想到,我们家最多的居然是这个茶叶和干菜。”这天,两个人都没有什么事情,除了做核酸下楼,可以在小区溜达一圈外,哪儿也去不了,索性上楼在阳台,一人一杯茶,放起音乐,晒起太阳了。
“你不是说要有一个大阳台,晒太阳,休息,吃瓜吗?现在除了阳台不够大,其他都满足了。”顾澄笑着说道。
“苦中作乐咯。在上海,想买个带大阳台的房子,还要没事就能晒太阳休息吃瓜,简直不要太难哦。”
“只要你想,我都会满足你。”顾澄看着郭黎说道。
郭黎回望顾澄:“我是把压力都压到男人身上的人吗?算了吧,我又不是享乐主义。我现在的愿望就是我们都能平安度过这个疫情。我群里看到我们班李平好像一家人都送去隔离了,听说隔离病房那个条件惨兮兮。”郭黎说着,颤抖了下,“惨归惨,还不知道有没有药啊。”
“所以发现没,我们与自由相比比较惨,但是与那些感染新冠的人相比,我们又幸运多了。”顾澄总结道,“要来点零食吗?”
“家里零食都快吃完了,苦兮兮。快递也进不来,群里的团购我也不想参与。”郭黎说,“留着精力早上起来抢菜吧。实在不行,每天干菜就泡饭,我妈说这个也是享受。”
小度开始播放任贤齐的《有梦的人》。这是郭黎最喜欢的歌。郭黎从初中开始就喜欢任贤齐,以前自己考试不如人意,听听小齐的声音,就能让她感到温暖、安定。
“回想我一路上
走走唱唱
有时快乐有时候感伤
可是我依然
带着深切盼望
希望有天成功在望
……”
经历那么多努力,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可是何为成功?做个优秀的律师?赚很多的钱?还是拥有可以虚度时光的能力?或者说,能够一家人平平安安。
因为上海的特殊情况,所有涉及的案子,都申请变成了网络庭审。郭黎倒是在家里听到了好几个顾澄的庭审。
闲来无事,她打开微信,想着建一个公众号,打算把这些案子都写成故事做做普法宣传。家长里短,总有人喜欢看的。
“要不咱们合伙开吧,然后再在下面放上咱们的简介,多好。”郭黎跟顾澄说道。
“你是有什么企图吗?”顾澄问道。
“也没啥,就是,就是希望顾大状多提供些案例,然后给我的文字把把关。嘿嘿。”郭黎说,“你看,我还想到咱们合伙开号,我都不独占好处的。名字我都想好了,律政双侠,哈哈哈。”
“这名字,还能再土点吗?”顾澄苦笑道。
然后郭黎用“律途”做了公众号的名字,开始写起第一篇文章来。郭黎大学的时候学的是中文系,写文章不在话下,但她不喜欢写别人要求写的模板文章,只喜欢自己随性码字。这回,顾澄的案例,在郭黎笔下,就变成了引人入胜的短篇小说。再在结尾加了个顾律师点评。
郭黎唯一的宣传方式就是转发朋友圈。不过可能疫情大家都闲在家里,没想到,关注人数没过多久就多了起来,还有人在下面留言要求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