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上的这所学校,勉强称之为学校吧,几间平房,还全部都是危房,教室墙壁的缝隙里长着野草,水泥糊的地板已经翘起,房檐上的瓦片时不时的会掉下来,教室里面风扇是没有的,连黑板都是抹的一层漆。
村里面的孩子几乎都在这里读,对外界知之甚少。
桃花起初很不适应,以前他觉得他的小学条件也不好,可是与这里一对比,那至少还是一个学校的样子,这里只有教室,食堂,小卖部,再加上几块平地。以前的学校有操场,有教室,有阅览室,有广播室等等。
这边的孩子生活俭苦,但是有一个优点,在学校里面挺讲骨气的,看到偶尔条件比较宽松的家庭给孩子送吃的,再眼馋,也不会主动开口去要。
桃花对这一点挺意外的,以前他每次带零食、带零花钱去学校,身边总是有无数的同学伸手找他要,不给就说他小气。
但是在这边,他们条件这么艰苦,却守着礼节。
学校里面老师不是很多,没看到年轻人,一个老师包班,一个年级就一个班。
基本上课都是班主任上的,什么科学呀,美术呀,课本倒是发下来了,却没怎么上过。
而且这边的课本是黑白的,课本不该是彩色的吗?怎么会是黑白的呢?最开始桃花拿到手的时候,都不可置信。
但是桃花毕竟不是一个真正的小孩子,两世加起来的年龄都已经二十几了,他来到这儿,一是心疼那些孩子们,二是还挺理解这些老师的。
这些白发苍苍老师们,就如同这遥遥欲坠的危房一样,在这守了一辈子。
老师们没什么精力,也不太去管这些孩子。作业不写就批评几句,也没见他们动过手,生气倒是偶尔有,但是他们更多的好像是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
这个年代的老师和家长的沟通不是很密切,而且家长很尊重老师,老师说啥就是啥。
但是,家长也不怎么会主动去询问孩子的情况,老师就更不会说了,除非离得近,或者是自家亲戚的孩子还说几句。
现实条件摆在这儿,没有什么交通工具。打电话的话,这话费得多少啊?
这边的家长也没有那个意识要去问老师,他们更在意自己生活的怎么样,更在意自己吃喝玩乐,比如打牌。
不看学习成绩,其实三方都自得其乐。
说实话,这些老师能守在这儿,都算不错了。
老师们常常围成一圈,坐在商店前面闲谈,织毛衣,纳鞋底,绣鞋垫。
小孩子们喜欢凑在老师们旁边看热闹,观察他们在干什么,偶尔去跟他们搭话,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
要是被老师指派了某个任务,或者被老师要求按按肩膀,揉揉头,那就开心得不行了,觉得自己是特别的。
但是桃花也发现了这里有一些不好的地方,老师对学生的关注比较少,所以校园霸凌的事情层出不穷。
这些孩子们很聪明,并不会让老师发现,发现了也没事儿,他们知道老师不会管的,家长也不会管的。
如果被选中了,往往是欲哭无泪,害怕,缺乏安全感,是这些孩子的常态。
有的感觉跟家里人说很丢脸,老师管了也没有威慑力,因为大家都知道这里的氛围是什么样子的,懒散惯了,没有那么强的约束力,自然老师也就没那么有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