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雾山是兰安市的著名景点,因常年云雾缭绕而得名。而事实上其中真正云雾缭绕的山峰并不对外开放,只有几座不高不低的小山峰允许游客进入。此时正值旅游淡季,来这里游玩的更是少数,基本上也只有本市人想体验露营才周末过来。
谢晚作为地道本地人,也来过几次兰雾山。不过他总觉得兰雾山是空有其名,宽阔平坦的山路能容得下车辆通行。绿树倒是看着心情愉悦,不过太高大不亲人。除了小山头,其他地方看过去,都是悬崖峭壁,空灵又可怖。再者说,兰雾山离他家很远,谢晚倒觉得还不如离家更近的那个小山丘更惹人喜爱。
这次的社团出行的目的并不只是玩乐,还有为摄影部同学布置的拍摄任务。任务的要求是在这一天的时间内拍摄一组风格统一主题一致的人像照片,一组5张。任务量不大,但对于刚刚接触人像摄影的同学来说也是一次挑战。而社团并没有专门设立模特部,因此拍摄的对象也是自由选择,说白了就是互帮互助。好在大家都是玩儿摄影的,对此早已习惯,也能更好地理解拍摄者的要求,这一点上没什么难度。
学长学姐们简要地讲了一些注意事项和拍摄要点,做了示范,就放大家自由爬山去找拍摄地点了。
李拓嘱咐道:“大家记住晚上七点到云雾民宿前集合,给大家安排住处。期间有任何事情都在这次活动的微信群联系,一定要注意安全。”
“社长是不是把我们当小学生啊,”刘轻柯边走边说,“这么大人了哪还需要一直提醒集合时间,又不傻,群里不都发好几遍了吗。”
林冶瞥了他一眼:“你以为谁都跟你一样神经大条,什么都不管。”
“傻人有傻福啊。”刘轻柯满嘴跑火车,林冶被噎了一下,懒得接话了。他看了看通往山顶的路,问:“一进来就是岔路口,我们走哪边?刚才也没告诉我们。”
“两边目的地都是一样的,”谢晚主动解释,“只是中间走的路不一样,最后都能到山顶。”
“条条大路通山顶啊,”刘轻柯没着急走,“谢老师,你来过?你觉得哪边的景更好看更适合拍照啊。”
谢晚上次来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只能凭借模糊的记忆回想:“很久以前来过。左边都是这种铺好的水泥路,上去要快一点。右边半路上有几个小亭子,进去走的是小道。不过左边能看到兰雾山其他山峰间的雾气,右边就看不到什么了。”
“感觉各有各的优点,”刘轻柯纠结了,“林冶,你觉得呢?”
林冶想了想,说:“看你想拍什么主题。不过我们明天上午还有时间,上山走一条路,下山走另一条。如果今天没什么可拍的就明天再拍,数量也不多。”
“有道理,”刘轻柯还是选择困难症,“那我们现在先走哪条呢?”
“先走右边,”林冶说,“右边有造景,拍人像更简单一些。”
“行,”刘轻柯没意见,大步走在前面,认真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
谢晚慢悠悠地走在后面,想着自己不需要拍照,走在后面观察一下大家都在干什么就好了。结果走了一会儿,林冶还在旁边不紧不慢地跟着,也没有跟其他同学一样去看找拍摄地点。
“你不去看看吗,”谢晚忍不住问,“拍照的环境,什么的。”
“我这样走也能看到,这边没什么可拍的,”林冶理直气壮地说,“我还没想好主题,想好了再开始拍。”
谢晚不太懂拍摄的事情:“万一错过了,不还要返回来吗?”
林冶说:“错过了就错过了,重要的是灵感,别的都是虚的。其实你看这山上的景,大差不差,都是可以互相替代的。而且我们主拍人像,有模特、有主题,不愁找不到拍摄的景。你看刘轻柯走前面乱看,他也是找灵感呢,不是在看这些树和草。”
“这样啊。”谢晚点点头,笑了笑,“那我们就这么散步走吧,说不定走上去时间刚好。”
现在刚过下午三点,阳光正强,晃得人睁不开眼。
谢晚难得跟别人一起享受这么闲适的时间,什么都不用想,就这样一直往前走。
“我还挺喜欢散步的,”树叶被风吹过的沙沙声让谢晚觉得很平静,“尤其是夏天树多的地方,人也少,很安心。”
林冶抬眼看了看已经光秃的树枝,说:“确实,夏天这里肯定满山绿色,看着就心情好。”
谢晚的好奇心又开始作祟了。书上告诉他植被大多数都是绿色的,也告诉他绿色是一种生机勃勃的颜色,他记住了,却想象不出来那是种什么感觉。在这个神经放松的时刻,他放下了一贯的戒备,开口问:“为什么绿色会让人觉得有活力?”
林冶愣了一下,好像从来都没有人问过他这个问题。大家对于颜色的象征意义总是主观的,似乎不说就能互相明白。他想了想,在路边停下了脚步,捡起了一片已经干瘪的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