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裕王的遭遇,镜澄并没有如常人一般同情裕王,她想有得必有失。若裕王身体康健,眼下或许又是另一番光景。
明月高悬,两人在庭院聊了一阵,准备各自回房。
“谢谢戚公子。”镜澄脸上的愁云在言谈中驱散,转为一抹笑意。
戚沐栩见了,内心竟有些成就感。
第二日天蒙蒙亮,镜澄睁开双眼,睡意全无。她收拾起身,把所有证据拿到面前过了一遍,在心里默默组织面圣的说辞。薄薄的几张纸,拿在手上却沉甸甸的。
时间到了,她在三人的紧张注目之下出门。街上一如既往熙熙攘攘,车马声、说话声在耳边交错,反而形成一道屏障,将她与外界分隔。此时,她的内心无比宁静,只有一个念头:敲响登闻鼓。
穿过几条街巷,拐了几道弯,登闻鼓终于出现在眼前。它设于皇城之外,四周有护栏,只留一个口供人进出。这鼓有些年头了,风吹日晒,皮面发黑,不知还能不能敲响。
镜澄让护卫在原地等候,她自己朝鼓走去。十几米的路,镜澄加快了脚步,好在周围并没有人注意到她。
来到鼓前,鼓面比她预想的要高些。镜澄拾起鼓槌,握紧了它们,这一刻,仿佛有许多人站在她身后。
“咚”,鼓声沉闷,在余响之中是一道清脆的女声:
“壑州大都督牟平欺上瞒下,迫害络州商贾。”
这不寻常的声音吸引来了许多人的目光,过路的纷纷停下脚步。一个小姑娘来敲登闻鼓,口里振振有词,真是破天荒头一回见。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围观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镜澄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只要无人阻拦,她就不能停下。随后,身后的议论声被驱赶声代替,一队官差从人群中穿行而来。为首的不由分说地抓住了镜澄的胳膊,任她如何挣扎都无用。
戚家的两个护卫见了试图挡在镜澄身前,眼见就要和官差扭打起来,镜澄示意他们停下。
“你们为何抓我?”这并非朝廷对待鸣冤者应有的方式。
“大理寺协助捉拿络州通缉犯方知悦。”为首的拿出一张通缉令,正是贴在络州城的那张。
“你们找错人了。”
“错没错到大理寺一审便知。”为首的是铁了心要将她带走,根本不容镜澄解释。
那两个护卫仍要阻拦,镜澄让他们赶紧回去报信。就这样,镜澄孤身一人被带进了大理寺狱。
狱里散发着刺鼻的气味,那些人锁起牢门后就没有再管她。镜澄环顾四周,左右牢房都不见人影。一切发生得太快,令她来不及反应,眼下当真是生死掌握在他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