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帝王录 > 第10章 Chapter 10. 甘露之变

第10章 Chapter 10. 甘露之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涵历经数波权谋倾轧与宫廷争斗,终于登上皇位,登基之后,他毅然改名李昂,志在开启属于自己的昂扬时代。他与李湛虽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但性格却截然不同。李湛平日里文静内敛,行事一贯谨慎,举手投足间尽显沉稳持重;而李昂爽朗豁达,周身散发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傲骨,行事果敢决绝,从不拖泥带水。也正因如此,两人与李怡之间的关系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势。

李湛尚在人世时,于人前对李怡屡屡冒犯,然私下却每每亲自前往赔罪,或是托可靠之人,代为转达自己的歉意,甚至有时以调戏李怡的方式逼得李怡不得不原谅他的幼稚行径。故而两人的情谊在那不为外人所知的角落,宛如陈酿的美酒,愈久弥香。李昂却大相径庭,他屡屡使李怡陷入窘境,却从未有过只言片语的解释或歉意。况且,他并无心为李怡铺路。所以,他总是神色傲然地宣称:“信我者,自会深信不疑;不信我者,即便我费尽心费力,也是枉然。”

李昂登基称帝之后,前朝后宫旋即陷入新一轮波诡云谲。各方势力受权力、利益或是理想驱使,在那深宫内苑与朝堂之上暗自博弈,悄然展开一场没有硝烟的争斗。李昂身处漩涡的核心,起初也豪情满怀,一心想要掌控全局,试图以少年帝王的坚毅果敢力挽狂澜,为那渐趋黑暗的晚唐带来一丝曙光。然而,随着局势的发展,他渐渐意识到,前路混沌泥泞,仅凭他一己之力,想要拨乱反正、成就大业,实非易事。但李昂骨子里那股年少帝王的倔强,宛如燃烧在晚唐的最后一丝余光,顽强而炽热,在那宫闱朝堂间悄然蔓延开来,掀起阵阵波澜,令整个前朝后宫无人能置身事外。

他继承大统之后,对女色的淡薄态度与其他帝王截然不同。他秉持素来行事果决的作风,径直遣散了后宫三千余人,又大刀阔斧地开始裁汰朝中冗员,一时间朝堂之上人心惶惶。此外,他还大力提拔自己的宠臣李训、郑注等人,企图凭借他们的力量,将那宦官势力连根拔起,以重振朝纲,恢复大唐的昔日荣光。

在扶持李昂登基之后,因为萧太后的原因,郭碧云所掌控的水云间势力便被神策军以“妇孺不得干政”这一冠冕堂皇的理由排挤到了朝堂之外,彻底失去了在前朝后宫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经此一事,李昂虽赢犹输,他深知若要诛杀宦官,唯有启用自己的心腹之力,方可有一线生机与胜算。

对于水云间的遭遇及李昂过于依赖神策军的局面,李怡曾多次向郭碧云表达不满。郭碧云却总是神色淡然道:“自则天女皇君临天下以来,唐室因女子干政而引发的祸端便一直如影随形,始终是李唐皇室难以愈合的伤痛。圣上有所忌惮,也是情理之中。况且太后萧影出身世家名门,其决策自有其深谋远虑之处。水云间又何必为了一时的利益得失,与皇帝伤了和气呢?”

李怡对宦官专擅朝政之举本就深恶痛绝,恨不能将其连根拔起。如今见郭碧云这般隐忍退让、委曲求全,心中自是愤懑难平。再加上水云间众人在京中屡受欺凌,日子过得艰难,这一幕幕场景如同利刃,深深刺痛着李怡的心,使得他内心的不满情绪愈发浓烈。

最为触动李怡的是,他前往皇陵祭祀时目睹身为先皇贵妃的郭南希身着粗布麻衣,面容憔悴,住在那简陋破旧的茅舍之中,过着食不果腹的清苦日子。而周围那些宫人,仗着背后势力的撑腰,对她肆意妄为,动辄恶语相向、颐指气使,仿佛她才是这世间最卑微的存在。这一切让李怡看在眼里,痛在心中,一时间,他只觉得眼眶酸涩,泪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他满心愤怒地回到宫中,将所见所闻告知郭碧云,郭碧云却只是轻叹一声,神色淡然地回应:“路是她自己所选,哀家虽有心相助,却也不是无所不能的神明,手心手背都是肉,王太后刁钻,萧太后跋扈,哀家是左右为难。”

李怡亦深知王太后与萧太后之间宿怨已久,萧太后在宫中虽碍于种种缘由,不敢对王太后有何明显的冒犯举动,但在宫外寻她亲儿媳郭南希的晦气,并非难事。

李怡见郭碧云无为而治,渐渐地,他与郭碧云的关系也变得疏远起来。因为,他觉得眼前的郭碧云已非他记忆中那个果敢坚毅、无所畏惧师父,往昔的她绝非是这般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之人,可自李昂登基之后,郭碧云便判若两人,让他感到既陌生又失望。

李成美在蓬莱待久了,思念郭南希心切,于是在董星河的全力协助之下,冒然踏上了回皇陵探望郭南希的旅途。怎奈命运弄人,李成美一回皇陵便被萧太后安插的眼线发现,随后便被强行带回了十六宅,自此失去了自由。郭碧云本有机会护得李成美周全,可她却迟迟未施援手,李怡得知后与郭碧云激烈争吵一番,满心失望地拂袖离去。

李怡离开后,蕴意见郭碧云在屋内独自默默地抹着眼泪,不禁心生怜惜之意。于是赶忙取了披风,轻轻为其披上,这才轻声劝慰道:“娘娘,奴婢深知您的良苦用心,光王殿下年轻,终有一日,他定会明白您的一番苦心的。”

李怡一心想救李成美,郭碧云又何尝不想,只是她心中更为挂怀的是李湛的安危。她深知萧太后的手段,一旦稍有不慎,不仅李成美难以保全,甚至还会牵连到李湛,让他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董星河为了保护李成美,让他乔装成乞丐,在市井之中隐匿了长达半年有余,才敢放他去皇陵寻郭南希。董星河一进京,郭碧云便收到了消息,她凭借着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对当前局势的深刻了解,也能大致猜到李湛如今的艰难处境。如果让王太后知晓李湛尚在人世,以她的性格和对李湛的疼爱程度,定然会不顾一切地前去寻找,届时萧太后必定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到时候一场血腥杀戮和残酷的权力斗争将无可避免。

可这一切在李怡看来,不过是郭碧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行径,因而心中隔阂愈发深重。

李昂登基后,对李怡的欺辱从未停歇,甚至变本加厉。在一次十六宅的宴会上,他当着众人的面,神色傲慢地宣称:“来来来,今日谁能引得傻子皇叔展颜,朕便赏赐他良田万顷。”那语气仿佛李怡只是一个供人取乐的玩物,而非他的皇叔。

十六宅的皇子们虽说是衣食无忧,但若论及富足,相去甚远。如今难得有机会得到赏赐,于是个个“各显神通”,无所不用其极,极尽所能地欺辱他。扒衣物、挠痒痒者尚算是手下留情,更有甚者,竟强制脱了他的靴子,肆意挠他的脚底,引得周围一片哄笑。

李怡因与郭碧云起了争执,心中本就烦闷,又遭此羞辱,故而自始至终未曾露出一丝笑意,脸色阴沉得仿若暴雨将至。若非曾答应过某人定要隐忍,他恐怕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怒火,将宴席掀翻在地,让那些肆意妄为之人付出代价。

华堂烛影摇曳,酒盏交错,难得的家宴之上,珍馐美馔罗列,丝竹雅乐悠扬。众人推杯换盏间,已然酒意微醺,言语也渐渐肆意起来。此时的他们,正沉浸在宴饮的欢愉之中,毫无察觉李怡那异于常人的表现。在他们眼中,十三皇叔一如既往地木讷呆滞,心智未开,不通人情世故,连最基本的欢笑之态都不会。

然而,在这看似喧闹欢乐的宴会一角,颍王李瀍却不动声色地留意着这一切。他的目光犹如寒星,悄然扫过众人,最终落在了李怡身上。李瀍眉峰微蹙,心中暗自思忖:纵是痴傻之人,亦该有喜怒哀乐。可这位十三皇叔却截然不同,自始至终,面容冷峻,没有丝毫的情绪波澜。那深邃的双眸平静得让人看不到底,也摸不清其中究竟隐藏着什么。

李瀍心中愈想愈惊,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瞬间惊出一身冷汗。他深知宫中人心险恶,权力斗争素来暗潮涌动,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幸而他平日里行事低调,不喜阿谀奉承那一套,也不屑于在权贵面前趋炎附势,故而未曾得罪过这位看似痴傻愚笨的皇叔。

思绪飘转间,李瀍的想起年幼时听过的关于摄政王那权倾朝野、翻云覆雨的人物形象,那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如今,看着眼前的李怡,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画面突如闪电般划过心头,往昔那些模糊不清的细节此刻竟变得清晰起来。李瀍心中警铃大作,意识到这位皇叔绝非表面上那般简单,其背后定然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与深沉心机。如今看来,自己日后在这宫中,行事当更加小心才行。

回到自己的住处后,他急忙召来自己的宠妃王姬。自从李湛突然驾崩后,郭碧云便为他们这些皇子每人身边都安排了暗卫,派给他的正是他年少游历江南时偶然邂逅的王姬。王姬以歌姬的身份顺理成章地留在了他身边。但王姬并非寻常女子,而是水云间的右副使,曾因全家被宦官屠戮殆尽,而对宦官恨之入骨,一直想寻机诛杀宦官,却苦无良机。郭碧云派她保护颍王,她也渐渐发觉颍王有君临天下的野心,于是便顺水推舟,全心全意地辅佐颍王,为其出谋划策,期望有朝一日能借颍王之力,铲除宦官,为家人报仇雪恨。

“爱妃,你如何看待皇叔装傻一事?”李瀍将宴会上的情况详述之后,神色凝重地问王姬。

她身为右副使,而郭碧云当初分给李怡的是左使的人,所以她并不知道李怡身后有何助力。于是颇为自信地安慰李瀍道:“殿下无需担忧,依臣妾之见,那光王傻了这么多年,料他也不会有什么建树。”

但李瀍心中却依旧存有疑虑,他深知深宫之中,波谲云诡,人心难测,任何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人物背后,或许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势力。他总觉得自己的十三皇叔绝非等闲之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