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嬷嬷的脚步声忽然停下来,背对着叶绾绾,像是陷入了沉思。过了许久,她才缓缓转过头,眼神复杂地望着她,缓缓开口:“绾嫔娘娘,你觉得,在这后宫里生存,最重要的是什么?”
叶绾绾微微一怔,转瞬间便恢复了平静。她抬头望向眼前这位满身严厉气息的嬷嬷,声音平稳:“臣妾觉得,是分寸与谨慎。”
崔嬷嬷听完,面容上的严厉稍稍缓和了一些,嘴角扬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娘娘倒是清醒。”
她轻轻咳嗽一声,继续说道:“这宫中等级森严,一举一动都被人看在眼里。无论是谁,行差踏错一步,都会万劫不复。娘娘既然初来乍到,需记住一条原则——不可逾矩。”
叶绾绾轻声应道:“嬷嬷教诲,臣妾记下了。”
崔嬷嬷微微点头,目光依旧锐利:“娘娘虽初入宫廷,却已受陛下关注,怕是免不了成为众矢之的。今日柔贵妃召见你,看似寻常聚餐,实则试探与警告并行。娘娘心里可曾想过,贵妃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
叶绾绾沉思片刻,缓缓开口:“贵妃位高权重,臣妾地位卑微,本不值一提。但若她竟要费力观察臣妾,自然是觉得我可能成为她日后的威胁。”
崔嬷嬷点了点头,眼底露出几分赞赏,低声道:“不错。柔贵妃表面强势,实则不过是个空架子,她真正忌惮的,是宫中能与她抗衡的力量。她试探你,是要看看你是否值得拉拢,抑或是威胁,还是能为她所用。”
叶绾绾沉默片刻,目光渐渐锐利了几分:“多谢嬷嬷指点,臣妾记下了。”
崔嬷嬷仔细盯着她的眼睛,声音愈发严肃:“但宫中生存,不止要明白敌人是谁,更要懂得分辨朋友与利用之人。娘娘可知道,眼下这宫里最重要的势力有哪些?”
叶绾绾摇头,轻声道:“还请嬷嬷指教。”
崔嬷嬷目光幽深,缓缓说道:“皇后娘娘出自将门,手握凤印多年,看似不理后宫之事,却掌控着宫中绝大多数女官和宫人的晋升去留,实力远超外界猜测。柔贵妃表面风光,实则全靠陛下一时宠爱,一旦失宠,便再无根基可依。”
叶绾绾心头微动,轻声问道:“那除了皇后和贵妃之外,其他嫔妃呢?”
崔嬷嬷淡淡一笑:“其他嫔妃大多只是依附二人,少数几个有些心计的,要么投靠皇后娘娘,要么攀附贵妃。但真正能左右局势的,只有这两人而已。”
叶绾绾思索片刻,又问:“嬷嬷为何愿意告诉我这些?”
崔嬷嬷神色微顿,随即低声道:“娘娘聪慧,想必也能猜到几分。寿康宫背后站着的是太后,奴婢所做之事皆是为寿康宫效命。眼下陛下关注娘娘,若娘娘愿意与寿康宫站在一处,嬷嬷自然愿意提点一二。”
叶绾绾心底猛地一震,隐隐明白眼前这个看似平凡的嬷嬷,权力与影响竟远远超过她之前的认知。
她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臣妾明白了,多谢嬷嬷教导。”
崔嬷嬷见她反应冷静,眼底多了一丝难以察觉的满意之色,她微微叹息道:“其实奴婢当年初进宫时,也和娘娘一般年轻。见多了无数妃嫔的荣华盛衰,宫廷生活,哪有什么真正的赢家?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叶绾绾听到这句话,心头莫名地一动,内心涌起难言的酸涩与悲凉。或许正如崔嬷嬷所言,她在现代职场的经历,未尝不是另一场残酷而无尽的宫斗,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
她深吸一口气,抬头直视崔嬷嬷:“嬷嬷的恩情,臣妾记下了。”
崔嬷嬷嘴角微微上扬,眼底流露出一丝淡淡的赞许:“你倒是个聪明人,不枉我多费了些口舌。今日说了这些话,娘娘也莫要告诉别人,宫中秘密之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安全。”
叶绾绾轻轻应了一声,心底却掀起阵阵波澜。
与崔嬷嬷告别后,她独自走回长乐宫的路上,心情却始终无法平复。脚步慢慢变得沉重,她第一次感受到身处宫中的那种孤独与茫然。
走回房间,叶绾绾坐在铜镜前,凝视着镜中陌生又熟悉的面容。指尖缓缓抚摸着镜面冰冷的纹理,心中竟有一丝短暂的失落。
她原本平凡普通的生活,如今彻底远去,取而代之的是眼前复杂的后宫人际与随时可能面临的阴谋算计。
秋云小心地端了一杯温热的茶水放在桌边,小声道:“娘娘,您没事吧?”
叶绾绾抬头看了她一眼,淡淡一笑:“我没事,只是在想……嬷嬷刚刚说的这些话。”
秋云神色微怔,轻声道:“崔嬷嬷告诉您的那些,娘娘千万别轻忽了,她在宫中多年,阅历最深,若愿意提醒您,定是觉得您值得栽培。”
叶绾绾沉默片刻,轻轻点头:“你说得对。”
她垂下眼眸,望着手中茶杯里浮浮沉沉的茶叶,神色渐渐恢复了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