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鸿声的武功一直是个谜,之前,燕帝便很少让燕鸿声出席各种场合,因此,朝堂之上便一直有皇帝与太子不和的传言。
燕帝并未理会,甚至有将谣言扩大的趋势,也极少有个正经的差事给燕鸿声。
因此,坊间多少有传闻,说这太子殿下其实是个文不成武不就的土包子,陛下这才不敢委以重任。
让他当上太子,也不过是念着帝后多年的情分。
但实际情况,不得而知。
燕鸿声拿着长枪,直接奔向李呈,所出的每一招,都些许的莽撞。
李呈一边躲闪,心里却有了算盘,这太子殿下恐怕真如世人所说,是个莽夫。
两边兵力相当,一时半会儿也难以分出胜负。
场中的燕鸿声和李呈的交手,便更为惹眼。
燕鸿声起初,在马上,还能与李呈打个有来有回,不一会儿,便好像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出招便开始慢了下来,李呈故意耗着时间,等他体力殆尽后,便长剑一挥,一振剑,便将燕鸿声的长枪,挑了下去。
长枪落地发出的声响,也掩盖不住裴申于城楼上的大笑,他当即,便在城楼上喊道,“李呈,抓活的。”
燕鸿声来不及捡那长枪,便欲调转马头,向回跑。
在城楼上的裴申,当即便拿出弓箭,一箭射在了马腿之上。
马吃了痛,后腿弯曲,燕鸿声便跌落了马。
李呈的剑,便在此时,落在了燕鸿声眼边。
而这个时辰,晏青竹才堪堪睁开了双眼,头顶仍是军营的帐篷,晏青竹抬着沉重的头,下了床,竟觉得脑袋还一阵的眩晕。
走到一旁,倒了杯茶水后,晏青竹才觉出不对,她出了营帐,便见王殊等在营帐外。
王殊不复昨日的装扮,而是一副干练的骑装,手上拿着一个令牌,那令牌中间镶着一块玉,那末端似还刻着小字,晏青竹看不清楚。
王殊看到晏青竹,便将令牌递到了她手上,道,“这是燕鸿声让交予你的,还有这锦囊,等我走了再看。”
晏青竹不明白,问道,“燕鸿声呢?”
王殊道,“钩子应已扔下了。”
王殊说完,便骑上了马,临走时,又道“我走了,别担心!”
话毕,王殊便领着三千人马,向东奔去,那是去往京城的路。
王殊一离开,晏青竹便打开了那锦囊,里面是一封信,晏青竹展开信封,里面赫然是燕鸿声的字迹,
“青竹,朝西走,自会有人接应。”
晏青竹看见这这信,心下便觉不好。
怪不得自己晨起会觉得头痛,应是燕鸿声昨日下的迷香。
晏青竹转身便骑上马,将那令牌别在腰间,她没有直接向西,而是先带着两千将士,去了城下。
王殊感到时,燕鸿声已被李呈绑了带回去。
王殊看向城楼的裴申,裴申竟是一脸诧异的道,“王姑娘,巾帼不让须眉啊,你父亲泉下有知,定会很是欣慰的。”
“泉下”二字,如针一般刺进了王殊心中。
王殊强忍住眼角的泪意和心中的悲痛,道,“裴申,就用你的血告慰我父的在天之灵。”
裴申仰天长啸,似是不将王殊的话放在心上,燕鸿声已被捕,他量这一届女流,也翻不出什么水花。
便走下了城墙,经过城门之时,正巧与绑着燕鸿声的李呈打了个照面,裴申更是得意,瞥他一眼道,“照顾好我们的太子殿下,等我抓了他们,好让他们团聚。”
李呈却阻拦道,“裴大人,还是我去为好,您还是待在城中安全。”
裴申却道,“我当年也是六艺为首,扬名天下的士子,李大人放心吧。”
裴申不欲多言,径直便出了城门。
城门外,他立于马上,便向王殊奔来。
王殊故意接下了他几招,便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肩膀也被他的剑削到,流下了血水。
裴申看到血,便更是兴奋。
正欲上前之际,晏青竹带着两千将士而来,一只冷箭射了过去,裴申退后了一点。
晏青竹上前,将王殊带到自己的马上。
故意看向裴申,冲着后面的将士道,“殿下战败,快撤!”
此令一出,全军都有些慌张,晏青竹一马当先的走在前面,身后的大军,也跟在身后,向西奔去。
裴申看见为首之人竟是晏青竹,道,“来人啊,给我追。”
裴申带着身后的将士,紧追不舍的跟着晏青竹。
晏青竹起初还很是镇定,有燕鸿声的锦囊在手,想是不会出什么岔子。
她摸了摸腰间的令牌,便继续向前跑着。
裴申仍是紧追在身后,晏青竹为了不让他起疑心。
半路还让一些将士,丢兵卸甲。
路上的裴申,看见路上到处散落的兵器和铠甲,心中愈发的志在必得,更是加快了速度。
他们绕出京城外的树林,晏青竹有意的向西北跑去。
出了树林,便是一马平川的平原,裴申已经望见不远处的晏青竹。
她那马上还带着两个人,更是跑不了多远,裴申便所幸,降下了速度,朝她身后喊道,“晏姑娘,何必垂死挣扎,不如向我跪地求饶,我还能让你们一家团聚,哈哈哈。”
裴申的声音,流转在晏青竹耳旁,看时机差不多,晏青竹停了马,立在平原之上,看向裴申。
裴申就站在他们不远处,晏青竹道,“你把燕鸿声怎么了?”
裴申下了马,说道,“太子殿下?我是要帮他荣登大宝,怎会舍得伤他。”
晏青竹看着裴申步步紧逼,她便骑着马向后退去。
裴申一步步的向前,甚至道,“晏姑娘,只要你说服晏相,我也是可以给你个皇后当当,成全你们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