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
——十两相思二两酒
(一)
“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单于章渠,以诛北车耆,转系左大将双,获旗鼓,历度难侯,济弓卢,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汉书·霍去病传》
媚阳满枝,倒是很难叫人寻起边关的刀风剑雨。
今日因为《我的将军啊》思及酒泉眼畔黄沙饮酒的你,史籍久远,后来的人们大都愿意相信是你倾御赐琼浆入井而得“酒泉”之名。
且当如是。
锦衣华裘,骏马英姿。你的确是年少富贵,意气风发,占尽人间风流。
我也曾猜度过你马背上的铁骨柔情,封狼居胥的武将巅峰荣耀不可少了圆满。现世安稳,这提马勒缰的舞象少年又曾几何时入人梦境?
无论如何,后世笔墨的浓墨重彩流淌不出历史的辉煌与苍凉。
将军不识侬。
初识将军是在十多年前的历史课堂,那节课历史老师慷慨激昂,大概因为大汉盛世开疆拓土一洗唯诺求和的前耻。这里面就有你。
识得将军十七载,正是你两出定襄的年纪。
将军百战死,壮士何时归?
------2018年6月于蓉城
(二)
一代大汉名将霍去病英年早逝,年仅虚岁二十有四,育有一子,不到十岁夭折,故将军无后。
此文(《魁上缨胭脂烫》)中与将军白首不离的“她”及将军归隐逍遥的结局只是个美好假设。
大汉名将霍去病,家世显赫又尴尬,卫氏一门的皇亲国戚却都是私生背景。霍去病更是自幼便寄养舅父篱下,曲折显赫的家世造就他的少年得志和怪癖品性,战功赫赫又孤傲不羁。
他官拜大司马,深得汉武帝宠信。
17岁两出定襄,19岁三征河西,21岁纵横漠北,封狼居胥,是古代武将的最高荣耀,纵观中国军事史,这般年纪就获得如此战绩的,唯此一人。
他不涉党争,却能冒死进谏力保太子;他自小没有父爱,却能远乡寻亲尽孝生父;他寄人篱下,却深感养育之恩冒大不韪一箭射杀对舅父不恭的武将。
他另辟蹊径,军事成就登峰造极,深受后世敬仰,历朝皆有其歌咏者。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
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 ),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霍去病。
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霍去病亦位列其中。
褚少孙在《史记》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中补记:“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
这是历代史书中对霍去病死因的唯一记载。
对于一代名将霍去病的死有颇多争议:
①有说是在漠北之战中匈奴人将病死的牛羊牲口抛入水源之中下咒,因此水源区产生了瘟疫。而霍去病在此处饮食了带有病菌的水,而后病倒。但也有一些专业人士提出,霍去病死于漠北之战两年后,不符合瘟疫的发病时间。当然两千年前的医疗水平有限,数次领兵出征的劳累,长时间处于艰苦的环境,也足以对霍去病的身体造成不可治愈的伤病。可霍去病死在元狩六年,漠北大战后,是何瘟疫让他凯旋归京待了两年之久才发病致死?
②又说因他杀死李敢,汉武帝为庇护他让其远去朔方城避避风头,在他前往朔方的途中感染了瘟疫而死。这倒有可能,可瘟疫一般是大规模传播的,但这次历史提及瘟疫致死的似乎只有霍去病一人,尚需深究。
③再说是在漠北决战中身先士卒十分骁勇,但遭人冷箭因而身受重伤,大军为隐瞒此事将主帅霍去病偷偷送回长安,但医治无效死亡。这肯定不对,前面说过,漠北决战是两年前的事了。大军决战主帅受伤,什么人敢瞒报?显然是立不住脚的。汉武帝何许人也,真有此事怎能蒙混过关?
他死的太突然,太巧合,匈奴已灭,大汉再无对手。
突然衍生一个可怕的念头:霍去病战功赫赫桀骜不驯,他的死不那么简单,是个阴谋。
------《魁上缨胭脂烫》——2015年10月于垣城
(三)
故事要从西汉名将霍去病聊起,古往今来,我最崇敬的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