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红楼]首辅贤妻珠帘后 > 第13章 醉眼看花

第13章 醉眼看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不多时两人整装回来,都裹着披风,一人持一卷书,老实围坐在屋中圆桌旁。

脚下笼的炭火盆,时不时火星溅起,红泥炉上又换了紫砂锅,里头煮着软糯椒香的芋艿,锅盖上烘着几块热黍糕,清甜的味道弥散开来。

顾璘呷了一口绿蚁酒,惬意地慢慢在唇舌间品咂,面庞浮起一层红光。

“方才鸣铃走递,陛下又下旨召张孚敬正月起复入阁了。若他身体还撑得住就好了。

小友研读邸报日久,认为张学士是谄媚之徒,还是匡正之士呢?”

黛玉从戗金攒心盒中拈起一枚榧子,轻轻掰开,心想:这位张孚敬,原名张璁,为避嘉靖帝朱厚熜之讳,特改名孚敬。

当初嘉靖帝议大礼时,张孚敬力折廷臣,奉迎帝意,最后累进为首辅,很难说他没有媚上投机之心。

但张孚敬的为政举措,可以说开辟了大明革故鼎新的先河。而后来张居正的江陵新政,基本继承与发扬了张孚敬的做法。

只见少年合上书本,沉心细思,夜风穿廊而来,吹起他柔蓝棉袍的一角,腰间五色丝绦与炭盆中火舌纠缠,若即若离。

思虑定,张居正拱手答道:“张学士刚毅果决,力革积弊,实社稷栋梁,非阿谀之徒。

他在朝堂整饬纲纪,夺宦官权柄。在地方抑豪强兴文教,清勋戚庄田。

张学士一心奉公,慷慨任事,不避嫌怨。为吾辈之榜样,居正若为官,必承其脉而光大之。”

“好,当为小友这份丹心,浮一大白。”顾璘提起锡壶,亲自为张居正斟了一杯,“你不必多饮,浅尝一口吧。”

清泠泠的酒水,注入小酒盅中,晃出绿蚁浮沫。

四围遍悬的纱灯轻轻摇曳,光影流溢间,照得少年白如新雪的侧颜,潋滟生辉。

红唇衔住酒盅,脖子一扬,冷凉微辣的酒冲入喉中,陌生的爽劲,刺激着喉管,迫使他眼角飞红,强忍了一阵,才压抑住了咳嗽之意。

“好!”顾璘抚掌一笑。

灯火烟光,在少年眉目间流转,映着俊颜绯红,恍若朝霞流照,教人挪不开眼。

他带着一丝朦胧醉意,偏头向她眉眼含笑,尽显醉眼看花的幽慵。

那有情若笑的眼眸,让黛玉一时恍然,心头隐隐泛起一缕惆怅,梦呓似地低喃:“宝玉,别喝冷酒……”

张居正眼睫一闪,笑意微凝,又很快敛起眸中的疑惑,仿若未闻一般,继续与顾璘谈笑。

转眼到了二更天,刘嬷嬷端了热腾腾的福寿汤上来。

里头有红枣、建莲、荸荠、野菱四样,合而煮之,取意“洪福齐天”。

黛玉端起缠枝莲纹碗,用银汤匙舀了一口浅尝,不由蹙眉,也不知刘嬷嬷加了多少糖,甜到牙疼。

顾璘却很嗜甜,吃得开怀,又劝她多吃一点,好迎春接福。

所以不能不吃,黛玉只得慢慢舀来慢慢抿,时不时抬头与表舅说话,低下头来又隐隐皱眉咋舌,眼角余光瞥向他脚下的漱盂。

嗯,手臂短了点,不太好折进去……

又听到张居正问:“顾大人,您可知明年戊戌科会试主考官是哪位大人?”

顾璘捻须思忖道:“这个陛下还未拟定,我想也许是未斋公顾尚书吧。他是弘治十八年的状元,虽与我是乡谊,同姓却不同宗,平素也没有往来。

话说来,顾未斋在翰林院做掌院学士那会子,却是林姐儿父亲的座师呢!”

“嗯?”黛玉将碗搁在桌上,疑惑道:“真的么?顾未斋莫非就是吏部尚书顾鼎臣!”

顾璘出身金陵望族人家,顾鼎臣却是商人的妾生子,身份有别,因此二人虽是同乡,但交际圈子、仕途轨迹全然不同。

“正是他呢!”顾璘剑指点在了圈椅扶手上。

舅甥俩谈话间,少年衣袖掠过桌面,黛玉唇齿间浓腻的甜意还未散去,手边的汤碗,却在柔蓝袖管的遮掩下忽然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一只空碗晃荡着银匙子,被温热的掌心推了过来。

顾璘眯眼儿渳了一口酒,喉结滚动着,已是微醺半醉。

黛玉回眸,神色微诧,却见张居正不动声地捧着她的碗,银匙轻响,慢条斯理地将那一碗甜到齁的福寿汤吃完了。

两只空碗并在一起,银匙交叠,少年起身默默拿起书卷,在灯下漫步念诵,黛玉走到窗边烛台下,拿铜签子剔亮了烛光,对着颀长的身影轻声道:“多谢。”

少年淡淡“唔”了一声,将书卷负在背后走了两步,又兜转回来,灯影虚浮在他脸上,让人看不清神色。

黛玉正要离开,忽听到他问:“此乡无宝玉,关心向谁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