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刑部介入,风向突变
第二日,自皇帝一声令下,刑部正式接手调查天机令流言之事,京城顿时风声鹤唳。
那些原本只把天机令当作茶余饭后谈资的权贵士族、文人雅士,此刻纷纷噤声,唯恐被牵连其中。更有甚者,主动遣人销毁相关诗文,甚至派人到醉仙楼、百川阁等地,将先前的流言扼杀于摇篮之中。
然而,风波既起,岂是几句话便能平息?
——真正的幕后之手,仍未被揪出。
此刻,京中有两方势力最为关注此事。
一方是李家,他们虽未直接涉案,但无疑是流言风暴的中心,稍有不慎,便会成为替罪羔羊;另一方,便是柳家,原本意图利用李家试探天机令的存在,未曾想流言反噬,连皇帝都被惊动,局势超出掌控。
李家对此事早有准备。
太医署诊所内,李远昀已经连续一旬在书院休息时间到此义诊,言辞恳切“家父说不为良相则为良医,李家医道传家,学生虽以科举为主业,作为家中长子却不能堕了家族传承,故利用书院休息日来此诊治病患,也是借机与各位前辈学习。”态度谦虚医术精湛,几位老御医对其赞不绝口:“李氏家学渊源,可为良医未来未必不能出一位良相,李氏医术自成一派,子女均可在同龄人中执牛耳。”这一言论迅速传遍京城,让那些对李家天机传承有所怀疑之人不得不重新思考——
李家,真的只是医者世家吗?
与此同时,李远承继续在长乐楼、百川阁等地活动,添油加醋地散播新的流言——
“柳家既然知晓天机令,为何至今仍未寻得?”
这句话,犹如火上浇油,让柳家在众人的怀疑中更加尴尬。
当晚,柳夫人彻夜未眠。
她亲自派人前往刑部施压,企图影响调查方向,甚至暗中传信给柳贵妃,请她在宫中为柳家周旋。
然而,宫廷之内,风向早已悄然生变。
第二节:宫廷风云,旧事浮现
长乐宫,烛影摇曳。
柳贵妃端坐在紫檀木椅上,手指摩挲着茶盏,眉头微蹙。
她身旁,一名心腹嬷嬷低声禀告:“贵妃娘娘,刑部已正式展开调查,京中流言纷杂,陛下似有追究之意。”
柳贵妃眉心微微蹙起,眸光幽冷。
“陛下是什么意思?”她声音不疾不徐,带着几分压抑的冷意。
嬷嬷低声道:“陛下并未直接针对柳家,但却提及……此事或许与旧年之事有关。”
柳贵妃心头一震,手中的茶盏微微一颤。
旧年之事……难道,陛下是指十二年前的那场变故?
她的脸色微微发白,心跳加快,脑海中浮现出先太子凌承瑾的名字。
那是她最不愿回忆的过往。
当年,柳家因在先帝面前有从龙之功,她在皇帝登基前以侧妃之位入府,进宫后升妃位,表面上甚得皇帝宠爱,实则一直活在先皇后的阴影之下,太子快七岁了她还和后宫其他妃嫔一样一无所出。
直到先皇后因“巫蛊案”被逼自尽,她才得以脱颖而出,成为实际上但后宫之主,也如愿生下三皇子。即便如此,皇帝却未给她封后,两年内宫中接连出生四位皇子,皇帝始终没有废除先太子,反而将其送往北境历练,甚至在他成年后,有意将他召回京城,培养为真正的继承人。
——那时的柳贵妃,岂能坐以待毙?
她记得,当年父亲柳镇岳曾与她密信往来,言辞隐晦,却透着强烈的暗示:
“太子回京,必成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