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铁鹤书 > 第366章 特别篇,第一个切片的回顾,下【2024年10月22日】

第366章 特别篇,第一个切片的回顾,下【2024年10月22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虎虎子几乎是光速爬到网上寻找资料,但是很不幸,第一手的地方志已经散佚多年,主播甚至都查不到案件的具体细节,只知道它发生在名为“三坊X巷”的古街群内,那片地方据说西晋时候就有了,而且历朝历代都出过不少怪事。然后单说这一起,案子一样牵涉到“空巷”,“伪装”这些细节,但案发时间并非清同治十年,而是明崇祯十年,犯人也不是货郎,而是盘踞在周围山里的一群盗匪。】

【那么问题就来了呐,清末报纸上的案件,跟明末地方志上的案件有关系吗?乍一看是没有啦,但是,今年上映的电影跟清末的案件,乍一看似乎也没有什么关系呀。虎虎子于是有了一个大胆的推论,有没有可能,仅仅是可能,在清末案件和明末案件之间,有一道桥梁,它很可能是一份文艺作品,一份手稿,画本,在某个不知名的角落里,把两起案件关联了起来?就像,整条《冷昼》溯源线上的每个节点一样?】

(画面暂停,响起风间的声音)

——关于这件事啊,(我们)现在能找到的资料已经比(虎虎子)当时丰富很多了。就是在准备(这个)Reaction的时候,我还专门去请教了椰子大佬,他给的回答是:远不止一道桥梁。对,这是他的原话。他举了几个例子,说有一首流传在婺源的山歌,题材跟“小货郎案”很相似,(这首山歌)最早的版本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间。还有,道光初年,有一个颇具传奇性的南音民间艺人定居在惠安,后来也死在惠安。他最后几年过得很潦倒,去世(的时候)都没人知道。解放后就有人去惠安查访他嘛,发现他最后几年一直在搜集关于“三坊X巷”的民间故事,尤其崇祯时期那起案件。还有,嘉兴的地方戏里据说有一折保留剧目跟“小货郎”案很相似,不过剧本已经找不到了。还有,有一本清人笔记中提到,他在姑苏一个小茶楼听过当地说书先生说过类似案件。

——以上这些都是椰子大佬提供的(可能的线索),他马上也要开这个专题了,大家记得捧场啊,都市传说(主播)生活不易啊。

——但是我又想到一个问题……就是,这些文艺作品之间,假设(它们)是有关联的,就像虎虎子说的,先假设,假设是有关联的。那么,这些关联,是直接关联吗?还是说,跟《冷昼》这条线上的其它节点(一样),一件文艺作品,一件现实案件,再一件文艺作品,再一件现实案件,这样(延续下去)?我是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意味着,在从明末到清末的这些不确定数目的文艺作品之间,是否还夹杂了不确定数目的真实案件?那么我们再往前走一步,明末的案件,就是一切的起点吗?它是不是,也受到了什么作品的影响,而这个作品又来自于更久远的历史深处,如果我们有能力一直往上溯源,最终会停在哪里?会不会停在一个更本想都想象不到的时刻?唐朝?汉朝?甚至……文明诞生之前?

——(叹气)我话说太多了,来,我们把这个切片看完。

【差不多要下播了呐,谢谢家人的投喂,爱你们哟……有点遗憾呐,最后主播也没查到明末案件的线索,里面是不是也有一个姓沈的人。应该有吧……虎虎子觉得应该有。那么在今天直播的末尾,再最后来一点小小震撼……】

【画面回到了05年的法治节目,问答还在继续】

【问:你怎么想到,编造一个妹妹的男朋友出来的呢?】

【答:她确实有一个男朋友,我是知道的,但是没见过,后来那个男的也找不到人了,他好像叫叫沈,沈,沈颖……】

【不知名的话外音:沈婴,婴儿的婴。】

【答:对,对的,沈婴】

【画面回到虎虎子:后来电视台去求证过,这句话不是审讯的帽子同志说的呐,也不是嫌疑犯,就是,怎么说呐,这句话响起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没有在意,但是事后回忆起来,它不是房间里任何一个人说的。】

——今天的Reaction就到这里结束了,最后我讲一个我自己的无端推测:同治年间的小货郎案,案犯化名是沈婴,2022年的电影《冷昼》里,关键角色也叫沈婴,1971的火车上,讲故事的人自报家门,当时他说的很可能同样是沈婴,然而当时车厢里人多嘴杂,其他人听成了沈莹,后来这个故事被《血航》导演看见,导演又错把名字记成了沈颖,一直到05年上海的案件发生,在审讯室里,某个人,某个声音,纠正了这个错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