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虽然比大陈朝便宜,但也要十文一斤,一些村里人一年到头也舍不得吃几顿肉。
但比大陈二三十文一斤的肉便宜太多。
余南叶有过疑惑。
吴婶告诉他,山上草木很难存活,这些年更是禁止进山伐木。
为免冬日百姓们不会冻伤冻死,朝廷每年都会补给黑炭。
百姓烧炭供暖,平日里煮饭也是烧地黑炭。
可山里草木停止生长,黑炭又是从哪来的?
家里饲养的鸡鸭鹅等家禽,又该吃什么?
按理来说吃的粮食少了,肉价会更贵才是。
他问过吴婶,婶子告诉他是新帝仁/政爱民,统一圈养了猪等家畜家禽。
听说还想出劁猪法子,只要割了那处,三四个月就有两百斤。
吴婶说:“除了养猪,朝廷还有成立了什么畜什么司的,听说那里面就是专门养鸡鸭鹅的,不过鸡鸭鹅都不能整只购买,只能称斤卖。”
“依旧照以前的肉价,二十文一斤,咱们这些村里人一年到头能吃点肉。”
“如今也不知是福还是祸,菜价比以前贵了不少,也就蕨菜便宜,以前满山都是蕨菜,想吃了进摘便是,现在从越国带回了一些新种子,像番薯就是从那边带回的。”
余南叶听懂了,目前能维持家家有粮吃得益于朝廷出了不少力,否则粮少菜少的境况下,肉价只会更高,饿死冻死的百姓会更多。
余南叶在心里叹了口气,想到院里的萱草和玉米,希望能种出来。
余南叶吃了几个角子就不吃了,陆柘景也不嫌弃,将剩下的一并解决。
时候不早了,两人吃饱喝足赶回村。
赵大叔的牛车等在城门口,瞧见两人打了声招呼,“这就回去了?”
余南叶点头,此时日头西斜,赵大叔的牛车上坐了不少人,余南叶跟他们不熟,浅笑着算是打过招呼。
有几个嘴闲的村妇在,赵大叔没有多言,看着他们的身影走远。
身后的牛车上传来啧啧声,“这南小子和他捡回的小子,这几日天天来镇上,也不知道他们过来做什么。”
“我看那篮子挺大的,还拿布盖着,也不知道里面装了什么?”
赵大叔听她们你一言我一语,心里叹了口气,等了会儿没村里人出来,拉着十来人回村。
路上见到了南小子和景小子,没想到两人脚程这么快,这都快到村口。
余南叶虽是哥儿但自爹爹离开后,就担负起干农活,身子虽瘦弱,脚程却比成年汉子还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