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中国台湾岛以东偏南洋面热带低压于7月6日20时生成,7日11时加强为今年第3号台风“雷公”,中心位于菲律宾吕宋岛偏东方向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20米/秒,热带风暴级)。预计,“雷公”将以15公里左右的时速向西偏北方向移动,趋向中国台湾岛南部,强度逐渐加强。请保持关注。
【省应急管理厅、气象局】提醒您:受今年第3号台风“雷公”外围环流影响,我省沿海区域雷雨天气趋于明显。今晚(8日)夜间到10日,沿海各市镇局地伴有雷雨大风、短时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未来几天将有一次大雨到大暴雨的降水过程。省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办公室已于7月8日下午启动气象灾害(台风)Ⅲ级应急响应。
【泊城市气象台发布蓝色预警】:预计,受第3号台风“雷公”环流影响,明日(9日)白天起我市将有一次暴雨,局部大暴雨降水过程,沿海陆地风力可达6~7级阵风8~9级。我台已于晚间19时47分发布了蓝色预警信号,请注意防御。
【省应急管理厅、气象局、海事局、海洋综合执法总队】提醒您:9日03时,今年第3号台风“雷公”(热带风暴级)中心位于泊城东南方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最大风力9级(23米/秒)。预计,“雷公”未来24小时内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移动,将于今天白天进入我国南海东北部海面。请过往船只、海上旅游和作业人员等做好防范,及时避风;还需注意防御局地强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及其引发的灾害。
【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关岛西北方洋面热带低压于9日05时加强成为第4号台风“努桑玛”,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18米/秒,热带风暴级)。预计,“努桑玛”将以每小时10-15公里左右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增强。
【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9日08时,第3号台风“雷公”加强为强热带风暴,其中心位于泊城东南方的海面上,中心最大风力10级(25米/秒)。
【省应急管理厅、气象局】提醒您:9日15时,第3号台风“雷公”加强为台风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33米/秒)。另,第4号台风“努桑玛”已加强为强热带风暴,将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对中国近海海域无影响。但考虑到两个台风的中心距离逐步缩短至1500公里左右,可能产生双台风效应,因此”“雷公”后期的强度和路径仍存在变数。希有关方面密切注意,做好防御台风的工作。
【洋城市气象台发布黄色预警】:受台风“雷公”影响,明天白天起洋城市区风雨逐渐加大。自9日20时17分起,洋城各区台风黄色预警信号生效,暴雨黄色预警信号生效,请各部门做好防御工作。
【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海浪橙色警报和风暴潮橙色警报】:受今年第3号台风“雷公”的影响,预计:7月10日中午至11日上午,泊城到滨城沿海将出现风暴增水,上述岸段正处天文大潮期,请沿海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预防风暴潮的应急准备工作,做好防潮准备。
【汀城市气象台发布橙色预警】:预计,“雷公”将于傍晚前后以台风级或强台风级在海城及周边城市沿海一带地区登陆。汀城市气象台于10日17时26分将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升级为橙色预警信号,请做好防御。
【台风消息】:今年第3号台风“雷公”已于10日18时50分在海城市渔港镇附近登陆。
【海城市应急管理局】提醒您:根据市气象局暴雨红色预警,市三防指挥部于7月11日03时起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为Ⅱ级,请广大市民注意防范强降水引发的城乡积涝、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当前非必要不出门,行驶车辆尽量绕开低洼积水路段,行人注意防触电,做到科学避险。
【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雷公”停止编号。今年第3号台风“雷公”已于今天(11日)晚上7点钟在岭城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目前其风力进一步减弱,已很难确定其环流中心,中央气象台于11日晚上10点钟对其停止编号。
【尊敬的用水客户:受台风“雷公”影响,供水厂因市电电网波动频繁跳闸中断原水供应,因此本区水厂7月11日14:30起暂时无法开机供水。目前台风影响程度不断加强,电网波动仍在持续且波动幅度较大,供水恢复时间另行通知。请广大客户提前蓄水备用,恢复正常供水后可能会出现短时水质浑浊的现象,可稍作排放后使用。给您带来用水不便敬请谅解。(海城供水)】
【尊敬的用电客户:受“雷公”带来的降雨及风暴潮影响,供电局对部分区域易水浸台区采取紧急停电避险,避免发生人身触电和设备事故。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将全力恢复受灾电力设施正常运行,请您耐心等待。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如有用电需求或紧急情况,请拨打区域服务保障抢修电话。(海城供电)】
【海城交通广播之声】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市政工作人员已出动应急车进行紧急抽水作业,为方便排水,城区内大部分排水涵盖都已打开,请尽量不要在马路上行走。如有出行需要,请一定注意积水路段摆放的警示牌标志与警戒线位置,避免造成人身事故。
祖国大地幅员辽阔,从东至西,由南到北,中国拥有着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与地貌类型,为各地区文化区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些相似而又各异的文化扎根在这片广袤无垠的热土上,花开并蒂,各表一枝。趁着近年来掀起的传统文化复兴的东风,许多地方的特色民俗都在社交媒体上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好好增了一回光。
地方民俗重焕活力,同时当地的第三产业也能借此增加收入,这本是件值得高兴的事,然而对部分人而言,高兴之余,却也难免怀着几分忧心。相较于城市,民俗文化更完整地保留在乡镇中。乡里之间本就容易因资源分配等问题产生龌龊,更有甚者,时至今日依旧念念不忘祖辈远在千百年前结下的仇怨。现代社会,即使产生冲突也不会轻易诉诸武力,游神赛会这类本就容易挑动周围几条村子敏感神经的活动,自然便成为人们互别苗头的首选。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海城周边各村镇民俗活动规模的扩张速度,俨然有朝着军备竞赛看齐的趋势。
这显然不是什么好兆头。不仅当地的乡镇基层干部为此又愁白了几根头发,周边各个中小学校的老师们也都纷纷拉着老长一个脸。
作为沿海水乡,海城及周边地区的各类民俗文化中蕴含着相当丰富的水元素,尤其在酷热难当的夏季,哪怕没有下水要求,也有下水需求。而孩子们总是好热闹的。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老师们实在担心手下这帮咋咋呼呼的毛头小鬼会因此发生意外。对着讲台下的学生们耳提面命地灌输了一通防范溺水的假期安全宣传教育后,班主任老师这才结束了这番每年都要三令五申的老生常谈,向早已对门外的暑假生活望眼欲穿的学生们大手一挥,正式宣布解散。
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暑假开始了。
然而,代表如火七月率先向孩子们表示欢迎的,不是预想中的快乐假期生活,而是——台风。纵然为高考带来诸多不便,但仅以热带风暴级别登陆我国的六月台风,并没能为持续加压的海洋压力闸减轻多少负担,在近海依旧深厚的暖水中,今年第3号台风“雷公”应运而生。
马路两旁的行道树好日子这下可算是到了头。经过电锯的一番洗礼,惨遭毒手的行道树们顶着光秃秃的新造型呆立在城市街头,目送卡车运载着自己新鲜切割下的枝条消失在马路尽头。幸免于难的棕榈科乔木们此时则宛如鹤立鸡群,抖动着自己的树冠傲视群雄。
网络、电视及手机短信轮番播报着台风的最新动向,进入假期生活的学生们也在同学群中交流着彼此对此的看法。他们抱怨着台风的没有眼色——早不来晚不来,偏偏等到放假的时候才来。无需过多提醒,生怕孩子有个三长两短的家长们早早便关好了自己的神兽,准高三们本就不富裕的假期这下更是雪上加霜。不过与此同时,这些半大孩子当中同样弥漫着一股如同庆典般的节日氛围。
蒙天公作美,海城承平日久。这座城市上一回同台风正面打交道时,这些新生代们抑或还没记事,抑或尚未出生,他们不曾拥有对台风的任何记忆,对于台风过境所造成的破坏更是不存在多少观念。借助互联网,他们兴奋地互相交换自己对这超脱日常范畴的突发事件的雀跃心情。
大家热烈地讨论着用胶带往家中窗玻璃贴“麦”字或“谢”字的可行性,企图用一场真正的台风来检验“麦克风”与“谢停风”在防风功效上究竟有几分成色。还有同学分享出自家小区的其他住户,在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前忙活半天,才终于大功告成的简陋防洪屏障。在他分享出来的视频当中,几块身披彩条布的水马围挡被排成一排,而彩条布延伸到地面的部分,则零星地压着桶装水和几袋沙袋。堪称是轻装上阵,重在参与的典范。
然而一切的欢乐,都在“雷公”正式登陆后画上了句号。
第3号台风当真名副其实,只见“雷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自太平洋向中国的海岸线直扑而来。紧随其后的第4号台风“努桑玛”非但没有拖慢它的步伐,反而还给“雷公”的行进路线打起掩护,令南方沿海诸城都不得不打起精神提高警惕。自西向东,颜色各异的台风警告沿南方绵长的海岸线一字排开。
面对来势汹汹的“雷公”,海城自然早有防备。但当气象部门于登陆前夕通报“雷公”的出巡路线预计将由泊城转道海城时,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心理上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他们满以为海城这次依旧能够延续此前的好运。
好在“雷公”是个十足的急性子。就在即将登陆之时,气象部门观测到台风中心发生眼壁置换,然而还不等置换完成,“雷公”便风风火火地上了岸。离开洋面的台风失去了水汽和热量的支持,眼壁置换自然当即宣告失败,“雷公”的汹涌气势因此大大受挫。气旋结构逐渐开始松散的3号台风再不复全盛时期的锋芒,但即便威力大减,“雷公”也绝非易与之辈。
疾如闪电,势若惊雷,“雷公”一路摧枯拉朽,所过之处,无不重新唤起人们心底几乎快要被遗忘了的对台风的敬畏与恐惧。关键时刻,岭城高耸的山脉挺身而出,阻挡了“雷公”的去路。愚公移山,“雷公”则不然,同山岭角力几个回合,台风终究败下阵来。“雷公”消散了,却也在岭城的上空留下满天不甘的阴云。
俗话说,“一日台风三日水”。强风、暴雨洪涝与风暴潮是台风的三个主要破坏因素。风灾是台风灾害最直观、最显著的体现,但以风暴潮及随风暴而来的短时强降雨为代表的水灾,往往能给受灾地区造成更具破坏性的打击。时值农历初二,天文大潮的高潮位是“雷公”兴风作浪的最佳拍档。在强大的向岸风的鼓动下,层层堆积的海水涌向岸边,涌上堤坝,涌入了海城的大街小巷。
海,美丽又危险,慷慨大方却又冷酷无情。这便是海。
电视机上,本地的新闻频道正在转播无人机所拍摄到的画面,让观众们对海城的受损状况有足够直观的了解。距离台风登陆已过去一夜,海城的风雨暂且告一段落,侵入陆地的海水也已悄然退去,留下一地的狼藉。在风雨后的阳光下,这个刚刚经受了台风狂暴洗礼的海滨小城,似乎又重新披上了一层金碧辉煌的外衣,如同照片中的古罗马斗兽场,或是古希腊的雅典神庙般,流露着一股历经磨难的美丽。
可是海城绝非供贵族玩赏的竞技场,也绝非供奉神像的庙宇。海城是家,是千千万万人共同的家。
在程鸢的注视下,电视中的画面由无人机的航拍镜头切换到了前方记者的摄像机上。在记者身后,有一朵积云高悬在天幕之下,阳光将它的云边照得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