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大唐锦绣 > 第60章 大衣雏形与雕版印刷

第60章 大衣雏形与雕版印刷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沈知微穿上厚外氅准备回家,阿程照例又来接妹子,闻到空中残留的羊肉锅子的香气,他不禁笑着嗔阿锦:“真是沈娘子纵着你这吃货,这连都吃第几顿了,你能替娘子挣回这些肉钱么?”

阿锦给沈知微叫来一辆马车,搀着沈知微上车。听哥哥这样说话,扭头调皮回敬:“哥,你这酸得像醋坛子,没见我遇上了好东家,吃肉也是自然的事。”

话音未落,又回头悄声对沈知微说:“东家真要管许娘子的事?”事涉权贵,阿锦的语气透出几分担忧,替沈知微紧紧外氅毛领,“武威伯府...”

沈知微轻叹一声,眼眸微黯:“我会慎重的,只是,阿锦,你可知我舅母为何如此不待见我,却总是紧盯着我么?”

阿锦不屑地撇了撇嘴道:“还不是看着娘子的收益,眼红罢了。”她心疼沈知微,暗自觉得有这样的舅母着实不值。

沈知微微微摇头,语气平和却带着一丝叹息:“未尝全是,她其实是在顾虑家小。任何一个家族,不论大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她停顿了下,拍了拍阿锦的手,“无论如何,我会小心谨慎,绝不让初初陷入其中。”说罢,她长叹一声,低头进入了马车。

“先去永兴坊,再去宣阳坊。”沈知微扬声吩咐车夫,声音清脆。

目送驾着沈知微的马车渐行渐远,阿锦叹口气。高门有高门的烦恼,真是让人难以想象。只是沈娘子一个人漏夜到处跑实在让人担忧,可惜她身世堪怜,没什么亲人了,这点上还不及自己,至少有个疼爱自己哥哥。

马车经过即将关闭的长安街衢,沈知微掀起车帘,望见远处武威伯府那座朱红色的大门外,石狮在月光下显得愈发阴沉。月光洒在狮首上,仿佛为它披上一层薄霜,显得尤为凶猛。她的手无意中触摸到衣袖内那装着鎏金小牌的香囊,突然想起了孙五娘的话:“高门郎君,心思都复杂得很,没几个干净的。”,心头沉沉。

“小姐,永兴坊到了。”车夫的轻唤打断了她的思绪。沈知微停顿片刻,再次抬眼看向远处被漫天飞雪覆盖的‘武威伯府’牌匾,月光下金字微微闪烁,散发着不知是福是祸的漩涡。

她微微蹙眉,思索片刻,轻声开口:“去宣阳坊吧。”

孙五娘来后的第二日上午,沈知微盘坐在‘锦童斋’的内室,翻阅着《库存出入表》。最近《童趣仙记》绘本和周边玩偶的热销让她应接不暇,客人们一个个出手阔绰,几乎是“不买则已,一买就来一套三册”的节奏。吴道子带领的绘制团队日夜不停地忙碌着,五十套早已被一扫而空,而他们依旧在拼命赶工,然而每一天店里仍旧满是询问何时能补货的顾客。

尽管满纸捷报,沈知微的心却不时走神,脑海中时常闪过“武威伯府”那的镶金牌匾。她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如何才能探听更多关于裴三郎的情况,又如何才能警醒许灵初?关键还有张氏,恐怕这事她背后也推波助澜。真是为攀高门,竟让人失去了理智。

“娘子,小心门槛!上回王侍郎家的小郎君捧着画册出去,差点被这木槛绊倒!”忽听得外间传来阿锦脆生生的说话声,将沈知微从沉思中拉回现实。

“稍后让巧儿去请周师傅来,把这门槛去掉。”沈知微一边说着,一边掀开帘子走了出来。眼前的情形让她不禁笑了起来——柜台前排起了长龙,一群穿着团花襦裙的妇人们都伸长了脖子,活像曲江池畔争食的鹅群。最前头的那位小娘子捧着《童趣仙记》第三册,急得跺脚:“怎的又缺货了?我家阿弟哭得阿耶心烦意乱!”

吴道子从后堂探出半个身子,手里握着狼毫笔,耳后乱晃着:“沈娘子,容某稍歇片刻,狸奴须子画得手都要抽筋了!”话音未落,柜台后突然传来一声“哗啦”,原来是阿锦将摞得太高的玩偶不小心弄倒了——小老虎和小狮子在地上滚成一团,一只张开血盆大口的斑斓猛虎滚到铺门外,惊得门口那只猧子犬“嗷呜”一声叫了起来。

沈知微揉着太阳穴,走到茶案前坐下。自从《童趣仙记》问世以来,‘锦童斋’日渐热闹,昨天就有客人抓着她求第四册,第四册……她自己都不知道何时能画出来!陆绮是个慢性子,挣得虽多,却总把钱财看作“眼前的苟且”,排在“诗和远方”之后。

和她合作的好处是,出品必定是精品;但坏处却是,效率实在不敢恭维。

“东家,‘墨瀚约’的掌柜递话来了。”阿锦从人群里挤进来,袖口沾着不知哪位娘子蹭的胭脂,脸上带着一丝无奈,“他说雕版匠人已经有眉目了,让您未时三刻去书肆细谈。”

沈知微轻轻点头:“好,知道了。你去把账簿理一理,我去‘墨瀚约’。”

她心中盘算着,印刷终于有了眉目,这下可以解决库存不足的问题,但又想到接下来的新合作,揉了揉太阳穴。这么一大批订单交给雕版匠人制作,质量把控等问题都是需要思考的。不过,这也是唯一的办法了,不然再这么卖下去,吴道子他们已经力所难支。

---------------------

沈知微踏进务本坊时,正撞见两个胡商牵着骆驼往西市去,驼铃叮咚声里混着几句粟特语笑谈。‘墨瀚约’书肆的槐木招牌被积雪遮了掉大半个‘约’字儿,掌柜举着鸡毛掸子正在檐下赶雀儿,一见她便笑出满脸褶子:"沈娘子可算来了!老朽特意备了顾渚紫笋,就等您来尝新茶。"

茶汤在越窑青瓷里泛起碧波,掌柜请沈知微坐下道:"要说雕版行当,头一份得数延康坊刘大眼。这老儿祖上三代都是刻经的,当年玄奘法师译的《瑜伽师地论》,便是他阿爷带着三十六个徒弟刻的。只是这人性子怪——刻佛经要沐浴斋戒,刻话本得要王右军《黄庭经》拓本镇案头。"

沈知微险些呛了茶:"这又是什么讲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