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爬上古籍修复室的窗棂,吴泷用狼毫蘸取自制糨糊。
这是按《齐民要术》复原的配方,小米沉淀的浆水在青瓷碗里泛着月白色。
修补《永乐大典》散页时,她发现某页天地头藏着古代藏家的朱批:"癸卯梅雨,檐漏浸卷,与拙荆挑灯烘书至四更。"
宸瑜的脚步声混着松木香飘进来,安全帽边缘还沾着图书馆工地的石膏粉。
他放下一柄黄杨木尺,尺身刻着微缩的《营造法式》斗拱图:"老记木材行翻出来的,比激光测绘仪更懂曲椽的脾气。"
江云野偷拆石膏的第三天,复健室的等速肌力训练器发出不堪重负的嗡鸣。
蔺疏月举着病历本砸停设备时,发现阻力值调到了职业运动员级别。
"半月板缝合术后四周就敢练负重蹬伸?"她扯掉他运动裤上的冰袋,寒气在瓷砖地上凝成愤怒的水渍。
"队里下周选拔赛......"他的辩解被CT片怼回喉咙,光影里缝合钉像星群锁住破碎的月亮。
值大夜那晚,蔺疏月在更衣室发现塞着余温的便当盒。
三层漆盒里青柠汽水换成党参乌鸡汤,便利贴上的狗爬字被碘伏擦糊了:【护士长说你低血糖三次】。
梅雨季的第七场暴雨击穿了临时防雨布。
吴泷抱着万历刻本往干燥箱转移时,宸瑜正尝试用防水帆布在屋顶上演现实版"女娲补天"。
他的工装裤浸成深灰色,腰后别着的墨斗淌出黑线,在积水中勾出《园冶》里的曲水流觞图。
"东南角第三根飞椽有蚁道!"他在雷声中吼,手电筒光扫过她发间白玉簪。
古籍库房的除湿机集体罢工,他们用宣纸吸水的古法抢救了整夜。
黎明时分,宸瑜从工具包掏出烤红薯,锡纸裹着《清式营造则例》残页:"老张记的炉子煨的,比恒温干燥箱实在。"
护城河桥头的早点摊飘了二十年油香。
吴泷咬着糯米包油条排队时,瞥见宸瑜在隔壁摊修补松动的雨棚。
他咬着铜钱纹蒸屉里的烧麦,美工刀在铝合金框架上刻补卯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