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
老爷子生前故交弟子众多,他过世的消息一传出去,便立即来了许多人吊唁。江家几房的当家带着几个长成了的孙辈,站在灵堂外,接待祭拜老爷子的客人。
有与江老爷子结识多年的好友,拄拐亲来吊唁过世的友人。老者见此情形,万分悲痛之余,也觉一丝慰藉。
老友生前为了江家兴旺殚精竭虑,如今几个儿子已经撑得起门楣,第三代也是人才辈出、俊采星驰,出了三个举子,其中一个更是今届的解元。有子有孙如此,倒也了无遗憾,可以瞑目了。
老者轻叹一声,“节哀……逝者已矣,生者,当继其志,踵事增华,切勿哀伤过损了。”
“是,多谢您的教诲。”江永陵双目满是血丝,拱手作揖,声音沙哑地应下。
前来吊唁的宾客,一直到深夜,才走尽了。
灵堂内白幡低垂,女眷们围在火盆前烧纸钱。停灵要满七日,方可入葬。宜嘉也跪在二哥身边,粗布孝服,眼睛还是红肿的,人也有些低烧。
江明霁抬手,摸了摸宜嘉的额,仍有些微微地热度,他眉头深锁,准备起身,前方的章氏朝后看了看,却是先他一步站起来,去找江永陵说话了。
江永陵对章氏还是很恭敬的,“大嫂。”
章氏颔首,轻轻地道,“三弟,深秋天寒,更深露重,不妨让几个小的,回屋歇着吧。老爷子生前最是疼惜小辈,若是看见孩子们为了祖父,熬坏了身子,怕也是心疼的。”
章氏的一双儿女,大的已经弱冠,小的也已经定亲了。她说这话,自然不是为了自家孩子,也因此,这话由她这个长嫂来说,比旁人合适得多。其他人,都不好开这个口。
江永陵怎会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朝灵堂内望去,看着跪在老爷子灵前的一众小辈,视线掠过那个孱弱幼小的背影时,眼中流露出几分复杂。说不上是厌恶,还是什么情绪。
他目光沉沉地看了会儿,最终只是收回视线,点头道,“就按大嫂说的办吧。”
如此一来,宜嘉他们几个年纪小的,便只白日里哭灵,夜里则被带到灵堂旁的厢房里休息。
凌晨鸡鸣,跪了一整夜的宋氏,被尹妈妈搀扶起来,她踉跄着走了几步,几乎疼得要裂开的膝盖,才渐渐缓了几分,“烨哥儿那儿你可去瞧过了,睡得可好?”
尹妈妈低声回话,“太太放心,七少爷那边一切都好。奴婢扶您回去吧。奴婢带了些艾草来,等会儿给您熏熏膝盖。你刚出月子,要是落了病根,可是一辈子的事。”
宋氏摇头,“不急,我去看看宜嘉,听说那孩子还病着。”
尹妈妈知道自家主子主意大,也只好扶着她去了。到了厢房,董妈妈听到动静,忙起身点了灯,迎宋氏进了屋。宋氏摆摆手,压着声,“你别忙活了,我就过来看看。”说着,又问了董氏几句,才道,“近来府里事多,三爷难免顾不上这头。宜嘉体弱,你们伺候的要多上心。要是有什么事,就找我身边的尹妈妈说,别耽误了。”
董妈妈应下。宋氏也不要她送,起身出去了。
走出回廊,隔着庭院,远远看见那边回廊上有个修长的身影,似乎是往宜嘉的厢房去。宋氏借着朦胧的天色分辨出来人,不由得问尹妈妈,“方才那个,可是二郎?他每日都去看宜嘉?”
尹妈妈点头回话,“奴婢听婆子说,二少爷极少回厢房。除了守灵,其他时候,几乎都待在五小姐那里。五小姐这几日发热,也都是二少爷在管。”
“倒是难得,不是一母所出,感情也这样好。”宋氏有些感慨。想了想,跟尹妈妈道。
“宜嘉这个孩子,是重情的。二郎救了她一回,她就亲近了他这么多年。还有老爷子,都一样是侍疾,只她是真正用了心了,老爷子一走,她哭得那么厉害,我听着都觉得不忍。难怪老爷子一辈子看重家族荣耀,临走前,却不提长子长孙,偏偏叫了宜嘉到床前,放心不下她。”
“日后,还是要叫烨哥儿多多亲近宜嘉。”
她生下烨哥儿已是艰难,日后要再想有个一儿半女,怕也是奢望了。烨哥儿年幼,又没个手足同胞。如若能得一个宜嘉这样真心待人的姐姐,也是他的福分。
尹妈妈听了,顺着主子的话说,“您待五小姐一向视如己出,五小姐自然是亲近咱们烨哥儿的。至于烨哥儿,咱们好好地教他,日后护着姐姐。姐弟俩相互扶持……这都是真心换真心的。”
主仆俩一边说,一边渐渐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