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疯狗难养 > 第26章 改革

第26章 改革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三天后,帝崩。文武百官叩头拜别,普天同悲,民间奏哀乐。

宋荣顺理成章地承袭,绝无二话。新帝登基,普天同庆,大赦天下。

宋渡出狱,依旧当他的殿下;李顾出狱,官复原职。那一场激起全国反动的科举舞弊案彻底被抛弃在历史的书案里,也无人再忆起李尚书。

终究是一人之血献祭了万千黎民的怒火。

除了他的亲儿子李顾,恐怕也只有宋渡会偶尔想起李尚书。每次一想起,他都会忍不住悲叹,那位极人臣的老人,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他想要死得那么高尚,最后却沦为皇权斗争的牺牲品,宫闱丑事的遮羞布。

而真心念着忆着父亲之屈死的李顾,出狱的时候早已胡子拉碴,再也不复当年意气风发的形象。来人若看时,如何还能认得这落拓男子是当初一己之力对抗百官唇舌,毅然弃武从文的小少年。那样的桀骜不驯,那样的年轻气盛再也不见了。

而随之消失的,还有李顾的强装镇定,和逼着自己为国牺牲的心气。在狱中之久,让他忘了自己当初说的“何乐不为”,反而让他忆起了朝堂之上的人心凉薄。

怨恨与不甘常常生长于阴湿之地,愈演愈烈,最终控制了他整个人生。

如今他满心满眼只看见了上位者腐朽,却无人可以为他这样的普通人做主。

李顾满是疲惫的目光看向这座皇城,却露出奇特的笑容。他唇上已经长出短髭,显出些沉稳庄重来。

李顾沉沉思索了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新皇登基以来的第一次上朝就言辞激烈地上书,声称“治乱世需用重法,平乱世需用强兵。”表示道,国家正期待一场最激烈的革命。

皇帝还未表态,马上就有老臣跳出来反驳。李顾心中并不奇怪,这些在朝廷当了几十年官的,个个都是老顽固,认死理。朝野上下没有一人肯发声与李顾相和,他就摆出孤军奋战的架势,只说服宋荣一人就足够了。

李顾此人别的不说,惟勇气可嘉,这一点在遭受一连串打击之后依旧不变,他说话连大喘气都不带,句句言之凿凿:“明君会制法,只有昏君才会被法所制;陛下不敢变革,再明事理也只能当个守成之君,可陛下仔细看看,当今社会是否允许您因循守旧?”

有人站出来要说话,被李顾加大音量硬生生盖了过去:“当初一遭科举舞弊案,连带着普通民众造反,老皇帝便束手无策;万一今后有正儿八经的将军想翻身,带着一群训练有素的兵人杀来,朝廷拿什么去压他?”

这话相当于指着皇帝鼻子问“你想当亡国之君吗?”众臣骇然,连跳出来指责这么好的机会也给忘了。朝会安静,都等着皇帝的暴怒,最后却只换来一声很冷淡的“嗯。”

李顾承得了他爹的真传,最是会拿捏人心。料想宋荣新帝上任,当务之急必是立威,没有什么比一场变革来得更真实有效。二来年轻的皇帝血气方刚,激将法最是受不住,如此一来他就算心有芥蒂也得同意。

这一出辩论可让李顾得罪了不少高官。

李顾算得没错,宋荣经他这么一挑唆,改革之心愈发铁定,帮着他力排众议,当下便敲板同意,这一下让大局既定,任凭底下的老臣新臣翻出花来也没用。

李顾新官上任,颁布的第一条法令就是“连坐制”。军民百姓按照特定的方式分组,其中一人犯错全组受罚;若有人检举呢,便只罚一人,检举之人还大大有赏。

此令一出,意料之内的一片叫骂声,但几天之后,军民百姓看着城墙上挂出来的几十个人头排排坐着,于是统统噤了声。自此人人积极检举,再无别话。

第二条法令是军功赏爵。顾名思义就是以加封进爵的方式奖赏军功。一开始只是捐出一些闲爵;可是此令让战士们立功进爵的激情空前高涨,长此下来爵位便不太够了。

这个难不倒李顾,他大手一挥又多出一条法令:凡贵族远亲,无军功者削除爵位。其本意是你们这些没用的人让一让,给人家立了军功的人腾腾位置。本质还是将王公贵族的资源分出来,用于强兵。

几条法令嗖嗖嗖下来,效果见微知著,人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颇有些孔子当初所说“天下大同”的社会状态。

这么做效果是好,可也让李顾自此树敌无数,因其手段过于残忍,动不动就杀人如麻,因此在朝野上下都没有什么好名声。人人恨他恨得磨牙吮血,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