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这是一万两银票,麻烦帮着送给大丫头。哎,大丫头命苦,麻烦宝丫头好歹看顾着些。”王夫人将一个小木匣推给薛姨妈,陪笑道。
时移世易,往年,薛姨妈带着一大家子借住国公府,时时看人脸色。如今女儿一朝得势,姐姐立马靠了过来。薛姨妈心内冷笑,面上却嗔怪道:“姐姐这是做什么,好歹在国公府住过大半年的,这点儿情谊宝丫头还是有的。只是姐姐也知道,你这一万两,能有两千两到了大丫头手里,都是老天爷保佑了。那上下打点的太监执事可不少。”
“那是自然,妹妹只管打点就是。”王夫人苦笑。这两年,为了让宫里的元春能有钱使,她又寻错处发落了几个奴才。可每次银子还没焐热,元春那里就派人传话要银子,老爷又时常要办文会诗会的,清客也越养越多,如今家里哪里还有那么些银子使。
从薛家出来,王夫人心里发狠,如今能做文章的,只有探春和惜春的婚事,以及赖家了。小管事哪里有油水,赖家才是最大的蛀虫。
这边王夫人算计着要抄赖家,林家却忙着准备邬桐的及笄礼和嫁妆。那日求亲后,柳琼着急忙慌地请了官媒登门,纳彩、问名、纳吉一套下来,亲事就算是定了。
及笄礼在即,之后的流程得为及笄礼让路。作为致仕的一品大员子女,林如海特意请了忠顺王妃做正宾,黛玉做赞礼,赞者特意选了惜春,探春观礼。贾家作为外祖家,怎么也得有人参加仪式的,而探春是庶出,最合适的就是惜春了。
邬桐还特意邀请了柳琼的妹妹四姐儿观礼,小丫头也有八岁了,虽还是个孩童模样,却一看就是个美人胚子。
王熙凤不请自来,等及笄礼结束后,拉着邬桐到一侧,小声道:“我今日做了恶客,是有事找你,好歹在府里住过一段儿,救救探春和惜春两个吧。太太想把她们嫁给商户呢,竟是谁出的银子多就嫁谁,你说这可如何使得。”
邬桐有些吃惊,开口道:“这怎么话说的,她俩好歹是国公府的小姐,怎么会嫁商户?”
王熙凤叹口气,脸色有些难看。她也有自己的私心,探春和惜春好歹是国公府上一辈儿的小姐,要是嫁了商户,她女儿可怎么办?因此她才是比谁都着急呢。
而且迎春的事到底让她存了疑心,这两年王熙凤越看王夫人的行事,越觉心凉。虽还管着事儿,却不再像之前那么上心。
兼贾琏在外面听到风声,贾蔷死的不明不白,贾珍又闹腾着分宗,他虽然瞧不明白,但也不敢再四处蹦跶。两口子竟是渐渐龟缩,不想管事了一般。
“这几年家里的银子都送进了宫里。太太和老太太着了魔,认定了娘娘将来有大出息。可宫里是那么好送银子的?上上下下地打点,一万两进去,能有三千两到娘娘的手里就谢天谢地了。如今没地方弄银子,太太这才想了这么个主意。”
这是不想放手啊。花了那么多进去,没有个结果,谁都不甘心。邬桐想了想,沉吟道:“探春那里,还得赵姨娘出马。你别急,赵姨娘虽然上不了台面,但好歹是探春的亲娘,就算是为了将来有人照应环儿,也断不会害她。我帮着在外面打探打探,找几个靠谱的商户,怎么做就得看赵姨娘的了。不过你也知道,我毕竟是外姓人,没办法直接让太太改变主意的。你也可以找找迎春,她如今是暇郡王妃,又和探春惜春一起长大,情份自是我不能比的,多少能帮着说说话。”
“迎春那里......我找时间去看看。太上皇那边,林大人......能不能给娘娘说些好话?”王熙凤犹豫道。
“糊涂,哪有公公管儿媳妇的事的,而且说难听点,元春现在连妾室都算不上,怎么管。”邬桐瞧王熙凤几眼,不知道她今日是来为二春说话的,还是为元春做说客的。
王熙凤尴尬地笑笑,不再多言。就是她,不也希望娘娘能真受宠吗?虽然她是大房的,迎春这个暇郡王妃的光也能沾,可那继婆婆的气,她还真不想受。
毕竟是书里难得的女强人,邬桐沉思片刻,低声耳语道:“要是缺钱,赖家你们想想办法。我就不信,原来太太发作那么多管事,你就没想法?那些小耗子加起来,恐怕都没有赖家这个大硕鼠肥。就是探春惜春的嫁妆加起来,只怕也没有抄赖家来的钱多。”
王熙凤唬了一跳,犹自不敢置信:“赖家真那般豪富?”
邬桐白眼儿翻她:“你以为呢?那花园子,比你家的也不差多少了。你们是贵人,贵脚不踏贱地,可多少贾家族人都去过的,你稍微一打听就知道了。现在外面都传遍了,说是荣国公府里二百两的差事,在外面五十两就能办,其他一百五十两可都是管事的。你想想这些年赖家办过多少事。当家这么多年,这点账算不出来?你和琏二哥哥合计合计,抄赖家少不了你们的好处。”
王熙凤捂着胸口,眼睛越来越亮,最后干脆一甩帕子,扬声道:“你就瞧好吧,我走了。”说完急匆匆地离开,不见半分刚才的尴尬。
邬桐摇头失笑,王熙凤就是王熙凤,永远风风火火。
及笄礼后,柳琼顺利考中了举人,之后下聘礼、订婚期,忙忙碌碌地,不出一年,成亲的日子就到眼跟前儿了。
出嫁前,林如海特意将几个孩子聚在一起,指着嫁妆单子道:“桐姐儿是林家长女,嫁妆在出生时就备着了,嫁妆单子桐姐儿拿去看看,有什么缺的只管让林管家去买,他那里我放了一万两银子,专管这个事。”
虽入了林家的门,邬桐没想到,林如海准备的嫁妆如此丰厚。江南一千亩的大庄子五个,京郊五百亩的小庄子两个,另有通州的瓷器铺子和金银首饰铺子,字画古董瓷器无数,压箱底的银子两万两,就连马桶和挖耳勺都有。这两个有什么特别的呢?因为木头珍贵,是紫檀的。真是,怪道总是说富过三代才能出贵族。
黛玉是见过迎春出嫁的嫁妆的,永兴帝都那么暗示了,贾家也没给迎春陪嫁多少。看着丰厚,八十八抬,要论实惠,还是邬桐的嫁妆更实惠。她不住地点头,还给邬桐添妆:“我那里的青花汝窑笔洗,姐姐是极喜欢的,送给姐姐添妆吧。”
私下里,林如海和三人是这么说的:“别怪嫁妆减薄,黛玉是我唯一的骨血,大头自是要给黛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