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寻金台 > 第44章 冲突

第44章 冲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见皂隶这幅神态,恐怕知县一时半会儿也过不来,杨一寻在院里问了一下县丞平时在哪办公,便在县衙众目睽睽之下大摇大摆地走去。

杨一寻穿过三堂走去西院的账房,远远就看见门前站了一排人。她看了下站在中间的,一位身着官袍的中年男子,是临安知县,身旁消瘦的中年人,八字到撇眉,一脸愁容的应该就是县丞,那日接风宴上,都在。

“不知道大人,怎么称呼?”杨一寻走上前开口询问道。

其实那日接风宴上已经介绍过了。

“鄙人姓刘,刘朗。”知县上前拱拱手。

“刘知县。”

方才的那个皂隶拿着一沓告示站在刘朗身后,杨一寻走过去,先是冲他们点了点头,不等刘朗开口客套,接着说:“方才让你写的告示,写了几份了,可写完了?”

刘朗面露纠结之色,转头看了一眼那皂隶,皂隶见状,连忙退到身后。

“杨公公。”刘朗缓缓上前阻拦道:“这要砍树,朝廷没通知我们啊。”

“刘知县怕不是糊涂了。”杨一寻冷声说:“朝廷说要种粮食,要养牛羊,茶树不砍,怎么种怎么养。”

“我的意思是,公公的做法未免太激进了。”刘朗正色道。

“那不知刘知县,可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没有的话……”杨一寻顿了一下接着说:“那就是妨碍公务了。”

“公公不要胡乱给人扣帽子。”刘朗皮笑肉不笑,接着说:“依着公公的做法,上来直接砍树,怕是会有冲突。”

“直接?”杨一寻看了一眼刘朗,说:“吴云起卫士南他们这些手底下的人不知道,可是刘知县你清楚的很啊,朝廷跟孙正德说的话,他不告诉你?你现在跟我说直接?”

“这?”县丞听到这话,试探地看向刘朗。

杨一寻停顿了一下,看着他们接着说:“来这儿路上耽搁了就不止一月,人口税赋的事情也不知各位大人做的怎么样了,挨家挨户都知道了吗,半月以前就该有准备的事情,怎么就直接了?”

“公公说话何必夹枪带棒。”刘朗冷声道:“孙大人抱病,何不再等等几天,等孙大人痊愈,再另行商议。”

“等孙知州痊愈了,怕不是又要过去一月,我等得,临安等不得,朝廷等不得,今年等,明年等,年年等,等到误了事,皇上发怒了,朝廷来催了,砍几个脑袋还得这么做。”杨一寻说完停顿了片刻,慢条斯理整理了一下袖子,才接着说:“我今日来,也只是为了朝廷,为了临安。”

“可这后果不是我们能承担起的。”刘朗面无表情地看着杨一寻说:“若是朝廷的旨意,只要皇上一道圣旨,别说砍树,就是将这临安铲平了,我们也得领旨。”

听到这话,杨一寻抬眼,紧盯着刘朗,刘朗被看的有些不自在,对着旁边的县丞抬抬手,县丞便带着人悄悄退下。

见周围无人,杨一寻开口道:“我来这就是朝廷的旨意,刘知县若是对我的有意见,可以跟孙正得,孙知州说明事情缘由,也可以直接向朝廷上奏疏参我,到时候让皇上治我的罪。”

“公公何出此言。”刘朗提高音量到:“我只是就事论事,公公一来就在临安大刀阔斧实行改革,有问过我们的意见吗。”

“朝廷的旨意不需要问过你们的意见,我的话就要经过你们的同意,那我来这,就不是圣旨吗。”杨一寻声音冷冽,道:“朝廷若是不同意这个改革,就不会让我到这来,我说的话没用,我要做的事不行,那这政策何必在临安推行。”

刘朗如此拦着她,恐怕是孙正德的意思。

朝廷旨意下发到临安,杨一寻本以为是朝廷留了后手,没明说,现在看来是孙正德将消息垄断了。

“公公不要曲解我的意思。”刘朗到:“何不稳妥一点,先用税赋把百姓安抚了。”

刘朗话说的冠冕堂皇,听到这话杨一寻动了动手指,轻笑了一下,说到:“刘知县怕不是误会什么是,还是那皂隶传话有误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