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慕玄度回头看他,认认真真地说,“这首诗不出名,你不知道很正常。我是之前读过他的诗选偶然记下来的。”
“知道啦,真厉害。”岁九耀又忍不住笑,仗着身高优势揉了一把他的头发。
这人怎么老摸他的头发!
慕玄度想躲没躲开,耳尖悄悄红了。
“走了。”岁九耀注意到他的不好意思,看他已经浏览完了,提出去下一个分区,心里却暗暗发笑,都摸了那么多次了,怎么这次突然害羞了。
下一个分区是香囊,慕玄度没有说话,只用手指了指示意岁九耀,黑色的眼睛看着他,是无声的询问。
“当然。”岁九耀率先走去。
对于香囊的介绍,导游也有介绍,香囊最初是由佩囊发展而来的。佩囊是古人用来盛放零星细物的小布兜。古人衣服上没有口袋,一些随身携带的必需品,如印章、凭证、钥匙、手巾、钱币、珠宝等,多贮放于这种囊内,外出时则将其佩于腰间,故谓之“佩囊”,又称“荷囊”。香囊即属于佩囊的一种,因囊中盛放香料而得名,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帏、荷包等等。
从文献记载来看,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据《礼记·内则》记载:‘男女未冠笄者,咸盥、漱、栉、縰、拂髦、总角、衿缨, 皆佩容臭。’东汉郑玄注曰:‘容臭,香物也。以缨佩之,为迫尊者,给小使也。’大意是说未成年的男女拜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香囊以示敬意。这里提到的‘容臭’,大概就是最早形态的香囊了。
“其实刚刚屈原在《离骚》中说的那句话放在这里会更合适。”慕玄度看着香囊,抿了抿唇,慢慢地说。
“嗯哼。”岁九耀挑了挑眉。
而现存的佩囊实物要数新疆鄯善苏巴什古墓出土者为年代最早,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遗物,整个囊袋以羊皮为之,整体呈长方形,竖置,囊口呈开敞式,并附以皮带,以便栓系挂佩。
慕玄度扫了一眼那个佩囊,土黄色灰扑扑的,看上去有点丑陋。
但到汉朝时,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遣册中有4件‘熏囊’:即‘白绡信期绣熏囊’、‘绀绮信期绣熏囊’、‘素信期绣熏囊’和‘红绮熏囊’。这四件香囊出土时每个囊中都装有香料,如茅香、花椒和辛夷等。这些香囊刺绣华美,材质为桑蚕丝。
虽说精美许多,但是在现代的眼光看来,褐色的布料显现不出精美的花纹,反正岁九耀不太能理解这个审美点在哪。
但架不住慕玄度要看,他也只好舍命陪君子了。
至于唐代,已经出现用金银玉器、竹木牙角等材料制作的香囊,有些权贵人家喜以黄金制作日常用的香囊,于人前炫耀。唐代香囊大多为熏球形,设计巧妙,无论怎样滚动,由于同心圆环和对称的活轴能保持内里焚香金盂之平衡状态,熏香不会溢出。
慕玄度简单看了看那个鎏金双蜂团花纹镂空银香囊,古朴的花纹简单却又显示出历史的厚重,他忍不住对岁九耀说,“其实导游没说一段很有意思的历史。”
“说说看。”岁九耀眉眼含笑,看着他。
慕玄度便娓娓道来,“传说,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被绞杀后,尸体被匆忙的就地埋葬。待到收复西京以后,唐玄宗命人悄悄将她的遗体移葬,办事宦官发现贵妃的遗体只剩下一架白骨,唯有临死时佩戴在胸前的香囊还完好似昔,他就把香囊取下复命。玄宗见到香囊,不禁老泪纵横。”
“而八十年过去后,诗人张祜感叹此物此事,写下了《太真香囊子》一诗:‘蹙金妃子小花囊,销耗胸前结旧香。谁为君王重解得,一生遗恨系心肠。’不过说到杨贵妃的爱情,其实我还是更喜欢白居易的《长恨歌》,而且若论写这种愁苦,‘一生遗恨系心肠’不如‘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来得悲痛绵长……”慕玄度一说起来就刹不住车,忍不住讲了好多之后对上岁九耀含着微微笑意的目光,忽然意识到自己似乎讲太多了话题也扯得有点偏,不好意思的止住了话头。
“不好意思……我似乎讲太多了……”他声音又低落下去,垂下了头。
难得有人愿意听他说,他也是一时高兴地忘乎所以了,没考虑到别人是不是出于客气才没有拒绝……
而且这样好像有点给人一种显摆的感觉了……
“没有啊,”岁九耀一看他低下了头,一个多月不是白相处的,多少了解到他喜欢自责的毛病,就猜到他可能是又多想了,赶忙解释,“我很喜欢听你讲,真的,你刚刚说话的样子,像是在发光一样,很好看。而且,我还是第一次听你说这么多话。”
慕玄度惊讶地抬头,对上岁九耀专注的眼神,心跳漏了一拍,最后一句打趣的话又让他的脸红了红。
真的吗?
“我同意班长的,”林航懒洋洋的声音传来,他双手插兜慢慢地走了过来,“讲的真不错。”
“是啊是啊。”凌瑜赶紧点头。
“你刚刚讲的那些我都不知道呢。”颜炆盛笑嘻嘻地说。
南谷浮也微微颔首表示同意。
“继续讲吧,我们都想听呢。”凌瑜凑过来,说道。
心里一阵暖流划过,他第一次对自己长久以来的想法产生了怀疑。
或许……我真的没有他们说的那样糟糕呢……
岁九耀笑着冲他点头,看了眼表,“继续说吧,时间还来得及。”
“好。”慕玄度心中忽的燃起一腔孤勇,不管怎么说,他打算试一试,也许真的,没有那么糟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