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真的一病不起,和爱子团圆去了。
胡二娘她爹遵照老娘临终的殷殷嘱托,尽心尽力抚养大了胡四财。还掏空了所有家底,甚至卖了村中的房屋,给他定下了胡四财舅家的表妹牛氏。
就在胡二娘回到青州的前一年,为侄子辛辛苦苦做牛做马半辈子的他病死在了破庙里,身边只有两个避雨的乞丐。
死后没人来料理后事,就扔在那里直到发臭。
最后,还是当地的里正怕引起疫病,才骂骂咧咧使人破草席卷着一把火烧了。
据乞丐说,胡老大死前边笑边流泪,说自己这辈子无愧于心,是对得起祖宗香火的仁义之人。
这些消息传回刘府,胡二娘恶心的连晚饭都没吃,连夜把书里的“仁义”二字都抠了,说免得招来不干净的东西,晦气!
自己牵肠挂肚的娘和弟弟去了,自己恨得牙根痒痒的二叔和奶奶死了,自己实在无法形容的某个“仁义”之人也不在了。
尘归尘,土归土。胡二娘只觉得一下子空落落的,全然没了这些年奋斗的动力。
劳模解语花的消极怠工很快就被老板注意到了。
刘老爷听完下人的禀报,再看看几日功夫就因为父丧清减了的爱妾,很是夸赞了一番胡二娘的纯孝。
末了,还问她要不要去庙里给亡父超度下,供盏长明灯啥的,好让他早登极乐,来世再续父女缘。
纯孝之女胡二娘听完,感动的直接吐了刘老爷一身。
被吓了一大跳,还没来得及发作的刘老爷,就看到爱妾抚着胸口,一个劲儿呕酸水。
想到自己年近七十,那啥啥不行好多年,他不由得眼角一抽,顿觉自己帽子上嵌着的翡翠是不是有点太鲜亮了?
当下都顾不得衣服上的腌臜,厉声催着请大夫。
小厮跑得飞快,心中啧啧,这新回来的胡姨娘果然是老爷的心尖尖。没看这脏衣服都顾不上换,也要陪在那里等大夫么!
待亲眼看到大夫诊脉,说是忧思过度引起的脾胃不调后,知道自己帽子没变色的刘老爷庆幸之余又有些愧疚。
噫!自己居然怀疑爱妾的清白,险些污了这朵纯孝的解语花!
那啥啥不行的刘老爷表达歉意的方式还是很行的。大手一挥,这些年攒了不少私房的胡二娘,身家又厚了一分。
于是,胡姨娘这第一宠妾的名头当天就在刘府上下坐实了。
对此,正室樊夫人不过一笑置之。
她早过了争宠的年纪,只要对方恭敬规矩,她乐得清闲。不碍着自己行事就好,反正这胡姨娘又没孩子。
各位少爷少夫人们也就八卦几句,只要不舞到自己面前来,没谁主动去为难她。不碍着自己分家产就好,反正这胡姨娘又没孩子。
一众管事仆妇们乐得吃瓜,人家好伺候又不小气,不碍着自己主子的事就好,反正这胡姨娘又没孩子。
至于其余妾室,虽说同行是冤家,无子的态度恭敬,因为反正前途无亮,吃饱撑的才给自己树个强敌。
有子的更是一副姐妹情深,可不能让枕头风拖了自己孩子的后腿,反正这胡姨娘又没孩子。
一时之间,除了背地里暗暗鄙夷她奴才秧子出身,胡二娘竟成为刘府风评最好的主子。人人都爱胡姨娘,好名声甚至连族中女眷都有所耳闻。
刘老爷吃惊之余又不免有几分小得意。
噫!纯孝之人果然为众人推崇。吾救其脱离苦海,不使白莲陷于泥淖,颇具慧眼不说,也是功德一件。
自得地捋一捋胡须,又去寻爱妾积攒功德了。
自此形成良性循环,胡二娘的小日子越发悠闲。
要说这青州府城的刘府老宅也不算什么清净地方,胡二娘出府后,没少跟丫头一起吐槽追忆。
刘老爷的原配夫人无子,抬举了自己的心腹陪嫁丫鬟做姨娘。
后来,还把这位曹姨娘所出三个儿子中的老大抱到正房,亲自教养不说,还给娶了自己娘家的侄女。
谁知千算万算,原配夫人没过几年就病死了,而刘老爷续弦的樊氏居然生出了儿子。
这可是正经嫡子,板上钉钉的继承人。
但享受了嫡子待遇二十多年的大少爷,还有他背后的原配娘家兼现任岳家又怎么会认命,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庞大的家产落于他人之手?
虽然樊夫人陪同刘老爷在任上应酬,曹姨娘一系远在青州府老家,可上千里的距离都没耽误她们隔空斗法。
如今同居老宅,两派更是势同水火,斗得火星四射。
只是表面上假模假样一团和气,也是怕遭刘老爷厌恶,白白为对手送分。
背地里恨不得对方走路就绊死,喝汤就呛死,千万别留着过夜浪费第二日的早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