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初醒,目蒙心惘,不知身何处。
触冰棺,方忆曩昔,竟卧棺而寐,实乃大不敬。
吾抬手揉胀痛之太阳穴,然目仍不清。
心内暗咒,却无奈何。
欲起,身麻无觉,屡试不起。
思之,遂不动,反正目不能视,起亦无益。
乃伏于棺,向鬼宇倾谈。
“鬼宇,吾有惑,一童子向吾表爱意,吾应许之否?”
“其性善,然吾觉不谐,且吾未喜男子,不知何感。”
“吾离乌兹国后,未即赴楼兰,而于边境嬉游数日。师若知,会笞吾否?”
言罢,吾不禁莞尔。
昔日皆鬼宇言,吾听之,今吾言,彼听也。
“罢了,不思师。吾今已远,彼欲笞亦不能。”
“鬼宇,汝去太遽,吾觉如梦,望为噩梦。醒后,吾仍在乌兹,汝在吾侧。”
此果为梦乎?
何其不实,如话本之俗套,然及吾身,难承也。
“吾曾思,若于楼兰渡劫得生,必携汝游山川,行遍大地。乌舛若阻,吾等强行。彼不能奈吾何。”言及此,吾笑曰:“汝必言吾气人,彼等受吾气久矣,赖汝护吾。”
言笑间,泪忽落。
吾强咽续言:“归后,吾仍气彼等。终有日,彼等放吾。吾必远遁,不理众人。天下纷争,与吾何干?”
吾本欲独善,然不知尘世难避烟火。
无人能独善,吾亦如此。
吾与鬼宇皆看透人心。
吾醒欲离,以世污;
彼醒仍入,虽伤无悔。
故人言吾二人既似又异。
昔日以为戏言,今信之矣。
吾不善择话题,昔皆彼言吾听。
今吾绞脑汁,不知何言,遂断话题:“鬼宇,待吾祭毕,再叙。”
此时,吾目渐清,虽未全明,亦可行。
乃起,至刻“鬼”字碑前。
起身时,吾踉跄而跪,膝剧痛。
吾咬牙强起,不复顾痛。
鬼氏祭祀,先舞祭祀八式,约半时辰,不得停。
今不拘剑,轻重皆可。
吾举剑而舞。
乾开,节奏疾,剑锋婉,重舞轻武。
坎休,节奏缓,舞步寒,招招狠厉。
艮生,节奏渐快,多攻少守。
震殇,节奏再缓,主守,与艮生互补。
巽杜,收剑空手舞,平而不凡。
离景,取剑未出鞘,握鞘速舞。
坤死,拔剑,步虚,如醉剑,后置剑颈上。
兑惊,抛剑半空,跃接,以快剑收式。
八式毕,乃行跪拜礼,一跪三拜。
众棺皆拜,先辈多善终,至鬼宇祖父一代,皆死于非命。
“吾负汝。”吾于鬼宇父棺前跪言。
其容如旧,和善威严。
吾起,鞠躬曰:“吾负汝等。”
鬼氏灭门,因恶组织窥吾与鬼宇幼童,无他故。
吾置鬼宇之剑于其侧,曰:“鬼宇,吾知汝或有遗言,吾今不闻。吾终言一句。”
“人问汝何好,吾亦不知,唯念汝时,目含笑意。”
言罢,吾笑而泪下。
“罢,吾行矣。半年后,再会。”
今非祭祖时,半年后冬乃祭期。
然鬼氏俗,人亡先寄后祭。
吾出,门自闭。
“独闲无趣,唤人来戏。”吾坐壁画旁,取纯白骨笛。
笛不长,无饰,后坠赤流苏,缀黑铁鹰。
笛以鹰翼骨制,于怀久,有白玉感。
吾吹《九韶》,曲谱传已佚,然有鸟知之,言吾吹则来。
吾疑其诓,仍试之。
吾燃火,后渐失意识。
……
再醒,见小红鸟怨望吾。
鸟极小,不及掌大,三头六尾。
“鵸鵌?”
三头望吾,旋即转头。
“冷乎?” 其不应。
“来。” 其不动。
“吾怀可暖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