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映没有还嘴,脸上挂着伶仃几片茶叶,比落水狗还狼狈几分。沈彦启如看奸人落网,一字一句咬着道:“你就好好待在这吧。”
和江映单打独斗还不成问题,只要他敢强闯,他可以卸掉他一只胳膊。
“慢着。”
江映喊道。
沈彦启在门前停下。
江映擦了把脸,说不清擦的是茶水还是眼泪,“你不知道陆家的事?”
沈彦启怔了怔,思绪万千,忆起街头巷尾听来的“祸福难料”的故事:一户丝绸大户年前才挤进皇商之列,哪曾想,奇奇海市,渺渺蜃楼,一派佳境,却在浪头,这不,冷不丁被大浪打翻了。
一个家族的起落不是大事,他没放在心上,听一耳就过去了,再回想,大致的地点对上陆家,怎会这么巧?
声调不自知地变紧:“是听说过江南有富商被查,隔了那么远还能听到风声,看来闹得不小......怎么回事?”
江映道:“还能为什么,杜怀月干的,是她求圣上清查陆氏。还有安王封了世子,多半也是她的主意。你说,这个人不会和安王勾结在一起了吧?安王怕不是都要笑死了,别人哪里稀罕当一个世子。”
沈彦启愣住,这几个字眼他无论如何也串不到一起,他只知杜怀月困顿时得过安王照拂,单冲着那张可靠威严的脸,很难不迷糊,顶多是识人不清、受人蒙蔽,哪严重到“倒向”一说,“她不是刚封了昭媛?”
江映也不解释,仍问陆家的事:“你知不知道给陆家定的罪名是什么?”
沈彦启脊背一凉,商人倒灶固不新奇,若纯粹如此,断然不会远播千里,真正令人遍体生寒的地方在于“无罪”,有知情者言之凿凿,都说陆家是进献的料子样式不合贵人心意,这才落了难。
民间传得玄乎无比,但在熟知规矩流程的人看来,纯属无稽之谈。皇商都是挂在制造局名下,不管产了什么料子,都要让掌管制造局的官员太监负责采买再送入宫廷,出了事他们又岂能独善其身。
沈彦启语速飞快,“外头那些人说是因为料子不合贵人心意,我看未必,可能还有别的事。”
江映看他略有慌乱的模样,认真道:“圣上兴致一来,随手封一个妃子有什么稀奇,谁能摸得准这些新妃的喜好,肯定是按着惯例来,哪知妃子偏不喜欢,圣上又正在兴头上,于是重重办了让她不开心的人。官员和太监势力交错,不好轻易除去,只能挑挑软柿子捏了,沈大公子,你怕不怕?”
他带些怜悯地看着沈彦启,沈彦启明白他所说的怕是什么,皇上喜怒不定,为了丁点小事重施刑法,今天是不相干的商人,明天就有可能是他们这些御前的人,谁知道会不会因为说错一句话丢了脑袋,甚至可能没有说错,只是不太合人心意而已。
沈彦启仍道:“你知道,圣上不是这样的人。”
江映紧盯着沈彦启,道:“是不是很要紧吗?外头都这么传了,你看你都有点慌了,何况是商人。正好安王要起兵,这位殿下是赫赫有名的贤王,商人本就擅长审时度势,也不太看重忠义,到时两头下注都算好的,要是带着家资一股脑全投奔安王......”
沈彦启道:“你说得太严重了。”
江映道:“好吧,是有些过分。你跟安王的人动过几次手,今天咱们碰面,他这几日可能要召见我,他若是探我要不要投诚,我想劝他快点出兵,所以你出城后快些让那些封疆大吏集齐兵马。这头有人造反,圣上总不会再去为难一个陆家,除非他想逼反天下商户,然后禅位安王。其实安王迟早要反,倒不如趁他兵马未精......”
沈彦启略显无言,“何必这么紧张,陆家没那么容易倒,你还不知道他家背后有什么人?陆家突然变成皇商,李贞出了不少力吧?陆家要是倒了,背后一连串经手的官员多少都要受牵连,李贞是张相的人,虽然这点事波及不到张相,但他怎么可能让人看到自己连个属下都护不住?”
这头刚提了个陆家上来,眨眼功夫被人整垮,他还要不要在朝中混了,怕不是陆家刚没,他手下那群打手瞬间闻风而动,准备改换门庭,投到高相门下。
江映苦闷一笑:“是啊,我也这样想,但我不想赌了,即便有万一失误的可能......沈大哥,你听说折月宫没?以前也没见圣上这般荒唐,所以我管不了这么多了,只要安王见我,我一定想办法让他出兵,跪下来哭着求他都行。”
沈彦启笑了:“你哭着求都没用,他还能听你的?放心,定国公府会上书圣上,劝他放了陆家。”
江映心下惊疑,沈彦启说的是国公府而不是他自己。
定国公府在民间已与长公主府混谈,公主权势完全来自皇权,怎好做出忤逆皇帝心意的事。
但定国公也不是徒有虚名,沈氏本就是开国初封的几位公爵,位高权重,有他们出面,赢面大了不少。
声音里含了喜悦。
“长公主肯吗?”
沈彦启答得稀松平常,眼神却带着奚落的意味:“有什么不肯?圣上做得不对,为臣子的自然要规劝,和你当初劝圣上不要纳杜氏为妃没什么区别。而且,如果是为了李贞的女儿,我母亲当然非常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