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女官手札 > 第64章 江南西道(4)

第64章 江南西道(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关宁的手段再高明,又如何?

这世道就是如此,聪明人再多,也比不过现实的规则。

替罪羊已经有人当了,他自然无事。

然而他却没注意到,站在一旁的关宁,看着茶盏之中微微晃动的茶水,唇角勾起一丝淡淡的笑。

她轻轻摩挲着指尖,语气轻缓:“杜大人心情不错。”

杜彪哈哈一笑:“哪里,哪里……”

关宁不置可否,轻叹道:“但愿杜大人一直都能如此。”

杜彪愣了愣,总觉得她的话里有什么意味未尽之意。

可他还没来得及细想,关宁已经微微一笑,转身离去。

这一局,才刚刚开始。

***

夜幕低垂,微风拂过河面,卷起一层细碎的波光,宛如漫天星辰洒落水中。宣州的夜晚并不寂静,远处码头传来零星的吆喝声,船夫收网的声音偶尔混杂着夜鸟的啼鸣,倒显得别有一番生气。

关宁缓步走在河堤之上,目光悠然地望着眼前的一道身影。

她的指尖轻轻捏着一片落叶,在水面拨弄,像是随意,又像是在思索,听到声音,抬头见关宁走近,便起身迎上前去。

她的神色间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欣喜与感激,随即转身向她行了一礼:“关大人?”

关宁微微颔首,露出一丝浅淡的笑意,像是偶然间遇见熟人一般:“严娘子。”

说话间,她顺势伸手,轻轻扶起严秋双的手臂,动作自然得仿佛这只是一场再寻常不过的邂逅。

这场相遇,看似巧合,实则早已安排妥当。

入宣州的那日,关宁便未让严秋双露面,除了魏翰,无人知晓她的身份,也无人知晓那日与她一同入城的究竟是谁。如今,两人以这样“巧遇”的方式在众人眼前相识,也算是顺理成章地为她的身份做了掩护。

关宁松开手,轻声道:“恭喜严娘子拿到船印。”

严秋双看着她,眼神一闪,似真心感激,又似揣着几分难言的深意:“大人心怀公允,严某无以为报。”

两人相视一笑,似是言尽于此,又似仍有话未尽。

站在河边寒暄片刻,待不远处的视线收回之后。

严秋双这才低声道:“查得差不多了。”

关宁微微颔首,目光未曾落在她身上,而是仍旧看着河面,语气却带着一丝意味深长的轻缓:“说说看。”

严秋双压低声音,缓缓道:“阿紫,本名白思清,原是宣州府一名书吏的独女。”

“她自幼聪慧,饱读诗书,精擅琴棋书画,曾是远近闻名的才女。”

说到此处,严秋双顿了顿,语气微微沉了下去。

白思清原是宣州府一名书吏的独女,自幼聪慧,饱读诗书,精擅琴棋书画,曾是远近闻名的才女。她的才名曾为父母带来无尽骄傲,也曾让她成为宣州诸多士子心中的高岭之花。

然而最让人称奇的是她一听便也能说出来的方言的语言技巧,听闻其父在杭州任职的时候,经常带着她去听各色各音的方言,练就了一身哪里的方言都能说出来的本领。

可惜,她的命运并未因才名而有丝毫转圜。她的这份骄傲,在父亲病逝之后,被现实一点点碾碎。

她父亲染病,家财耗尽,不久便撒手人寰。母亲忧思成疾,终日卧床,家中再无可依之人。

家道中落,母亲忧思成疾,终日卧床,生活无以为继。曾有人为她相看了一门婚事,对方家境殷实,虽为妾室,至少可保衣食无忧。

可她不愿。

女子不愿嫁人,便再无出路。

最终,普通的生计无法支撑家里开销,她入了乐籍,

说到这里,严秋双轻叹了一声,摇了摇头:“成了清倌。”

关宁听得静静的,半晌,她轻声道:“白思清……”

她缓缓咀嚼着这个名字,目光落在河面上,像是思索,又像是在感慨。

白思清的故事,并非孤例。

才女入乐籍,这在大康并非少见之事。

一个女子,若生于富贵之家,便可得锦衣玉食,一生安稳。可若是家道中落,若是无人庇佑,她们便只能在泥泞中挣扎。

若是嫁人,或许能换个安稳的活法,可若不愿嫁呢?

世道留给女子的路,实在是太少了。

哪怕是才华横溢的白思清,最终也只能沦落风尘。

夜色愈深,周围寂静无声。

两人沉默片刻,关宁忽然话锋一转,低声问道:“登记一事,如何了?”

赈灾银两的船只,出发之前按理需在宣州登记,吃水记录是最直接的证据。若登记的吃水深度与魏翰的那份记录一致,那便可直接拿下宣州刺史杜彪。

此事至关重要。

严秋双知道她指的是魏翰所说的赈灾银两沉入水中的事。

“正在查。”严秋双答道,“明日便可得结果。”

关宁轻轻“嗯”了一声,神色平静,夜风拂过衣袖,她缓缓道:“这一步棋若走稳,后面……便好下了。”

她语气平静:“此事必须谨慎。”

严秋双抬眸,看着她的侧影,沉声道:“大人放心。”

关宁语气微微一顿,神色郑重:“若记录无误,杜彪,便到头了。”

她收回目光,缓缓开口:“秋双,若这一步棋走稳了,后面的棋局,便好下得多了。”

严秋双微微一笑,目光沉稳:“多谢大人。”

夜风拂过,河面波光粼粼,远处的灯火在水中映出细碎的影子,像是一盘未完的棋局,点点棋子正缓缓落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