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设农联,会首及理事由乡民公推产生,职责比农联分会要多出一个‘领导下级分会’。”
杨文煊停下喝茶,刘今钰眼里闪动着好奇的光,“《周礼》可以,谁也大不过《周礼》。但这个汉制,是什么意思?”
杨文煊解释道,“一来汉代基层组织比较完善,尤其是县级职能部门比较齐全,方便我们抄袭。
“二来你姓刘,我讨来刘氏族谱看过,貌似是刘汉后裔,我不确定是不是攀附,但不重要。借鉴汉制方便以后你宣称继承汉统。
“当然你可以不这么做,做不做都没关系,汉代名声好,不会有人挑毛病,又足够久远,方便我们托古改制。”
“好!”刘今钰赞道,“考虑周全,不愧是朕的好丞相!”
杨文煊不由地撇了撇嘴,“‘县’这一级就不多说了,太早。当然乡里两级的干部短时间内也难以配齐,只能慢慢来了。
“嗯,你说的对,乡里官名和机构名字确实还有些敏感,时机成熟前还是用别的词先替换掉。”
说罢他指着地图说道,“这些事先放一边,你看看这个。我目前的想法是将温和尚贤二里及二厢、开化里部分地区划为四乡。
“原温和里过路塘、罗塘、谱口冲、岩门前、五里壩、神山田荡、礼庵里、东山田荡等八村及周边小聚落并为温和乡。
“原尚贤里李山坳、五峰铺、瓦子冲、邓什村、李秀村、留旗坪、陈保冲、六甲坪、黄瓜冲等九村及周边小聚落并为尚贤乡。
“原温和里三路壩,原尚贤里熟铺、大井头等三村及周边小聚落,二厢故州铺以南的小江沿岸小聚落,还包括上黄瓜岭和中黄瓜岭并为黄瓜乡。
“原温和里周塘、罗城,原尚贤里石井等三村及周边小聚落,开化里羽田铺以南小聚落,还包括塘冲山并为塘冲乡。
“这么划分后,把未加入农联的人也算进去,温和尚贤两乡人口在四千左右,黄瓜、塘冲两乡人口在一千五百左右。
“黄瓜塘冲两乡虽然人少,但分别肩负向西北和向东北扩大农联的责任,必须有个核心指挥、支持。
“温和乡也有向北扩大农联的责任,虽然人口较多,事务较为繁忙,但毕竟大同社本部在温和乡,行动起来从容很多。
“至于东南西三面,考虑到跨县甚至跨府跨分守道辖区,暂时不动。
“喔,对了,在永成一里或许可以先设置一个工区,四望山则继续保持林区建制,‘企业办社会’的模式我们探索下也很必要。”
杨文煊说了一长串话,但地图上各村落标志到位,刘今钰对温和尚贤也不陌生,基本理解杨文煊的规划。
“行政这方面我信得过你,大胆去做!“刘今钰表示赞同和鼓励,并不出意料地收获杨文煊的鄙夷,“正好,军队方面的调整我也跟你通通气。
“卫队改为‘保家队’,取‘保家卫国’前两字,因为我们现在只能‘保家’不能‘卫国’。
“保安队改为‘护乡队’,‘护卫乡梓’就是‘护乡队’的目的和性质。
“民兵嘛,我打算先叫乡勇队凑合用下,等到以后改‘队’为‘军’时再一起改名。
“保家队算正兵,护乡队算辅兵,都按班排连营的编制走。
“保家队目前只有步兵,我计划全部使用燧发枪,放心,燧发枪的问题我会解决。
“一个班9到12人,一个排3个班,这样适合排队枪毙的战术特点。
“一个连4个排,一个营4个排,营下设直属的侦查、通信等连,加强火力,增强独立作战能力,一个营大一千人。
“你没说错,确实比后世的营大。因为此时战争规模较小,武器装备和人员素质低下,千人左右的营级部队够资格发起一场战役,地位与近代团级部队类似。
“护乡队也只有步兵,属于冷热武器混用的部队。考虑到护乡队主要承担防守、治安以及战时后勤任务,训练上会更多参考《纪效新书》。
“嗯,你说的对,有时需要到乡里驻守,所以会根据情况增强排、连一级。
“乡勇队我还没怎么想,但刚听了你说的,也有了思路。
“这玩意跟着行政管理层级走就是,邻内所有成年健康男性编为一小组,里级乡勇队看各组总人数组成一中组或大组,乡级同理。
“你都替我安排好管乡勇的人了,那把‘小组’、‘中组’这样的名字替换掉就算搞定。
“可以换名字的也不止乡勇队,班排连营你要是不满意,想要复古,也随你去换。
“另外,童子军、女兵也可以搞起来,敌人打进来可不会管你男女老少。”
他们讨论一阵,决定不动班排连营的名字,等“改队为军”时看情况决定是否“复古”。
乡勇队各层级名称也暂时使用班排连营,只不过具体编制上会根据实际情况再做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