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瑛娘养老日常 > 第53章 相看

第53章 相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汪木匠很是费了一番口舌才说服村正点头同意增种胡麻。

索性今年的胡麻还没收完,汪木匠又做主补齐了先头收来的胡麻差价,打今年起便将胡麻提价至五十文一斤。

如此一来,虽付出了更多本钱,但行此善,汪木匠与徐氏心头皆是隐隐畅快,再听瑛娘带回消息,连日紧绷的弦也松了大半。

吃过晚食,待各房回屋,汪木匠又支使徐氏找了瑛娘主动提及存粮之事。

自公主薨逝,瑛娘每年都要支出一笔银钱存粮,汪木匠与徐氏受她影响,每逢秋后闲时便也跟随其事,加上今年新粮,亦然攒下了二百来石生稻、生麦。

不料今岁地税再增,汪木匠恐起人祸,便想问问瑛娘打算,再适量多存些粮入仓,免得到时天灾人祸伴行,连自家人的嘴都糊不上。

瑛娘今年确是打算翻倍收粮。

眼下她手头银钱存备充盈,较昨年翻几倍量也足够,只是如此便不好只叫云客一人帮忙,还需请徐氏娘家那边的表叔表哥们帮忙。

想罢,瑛娘便与汪木匠与徐氏说了自己今年的打算。

“三千石稻米,一千石生麦,再收三万斤番薯。不拘十里八村,能跑远地儿收也成,毕竟咱们藏粮只是以防万一,也要叫乡邻自个儿留够糊嘴的才好。待此事办完,每位帮手的表叔表哥,都给二十两银作报酬。”

这般多的粮可不止是养活一家人那般简单,徐氏一听便倒吸了一口凉气,转头看向汪木匠,却见他也皱着眉似在思索自家该也多藏与否。

果不其然,随即汪木匠也开口叫徐氏拿钱来,“咱家粮仓不大,今年的新粮都没得地方存,索性家里头也不缺老三一个,便叫他去城头帮手,把老三家的两间屋也腾出来存粮。”

两间屋少说能存两千石粮,徐氏手头攒了一千五百来两银,加上今年还未售出的胡麻油能分得五百两,如何也够收粮花用了。

只是徐氏不如瑛娘抛洒,舂好的稻米也不如生稻好存,徐氏便只打算出一千石生稻的粮钱。

“老三家还得做捞面,得把他们的用量也算上。”

商税虽也增收,但面铺子一年少说也能给徐氏二百多两的进账,闻言一叹,“那粮价怎么算?”

“还按从前的算。稻米六百文一石,生麦、生稻三百六十文一石,番薯一文两斤。”

汪木匠沉默半晌也“嗯”了一声,徐氏无法,只得依言多拿一份钱,转念又问瑛娘今年还收不收江米。

昨年有墨方便宜,秦放便舍了三十石江米与瑛娘,且按一石一两银的低价算。

今年瑛娘还想再收五十石存备,但这事儿需得她自个儿去与秦放说才显诚意,因此拒了徐氏帮忙,只道自己还有别的安排。

此事说定,瑛娘也回屋去清点存银。

今年提前交付花青与桂花香露,得待来年四月才有新的进账。

此番收粮需用近两千两银,之后还要收江米五十石,收粮亦需到城头租房、贴补日需花用、支付老徐家表亲帮手的工钱,冬月里也要与瓷器铺子结银,除夕日更要给林氏与何氏备一份今年帮手的工钱,加之前头才花了三贯钱买丝绢裁制新衣,紧接着又要考虑云氏、玥娘的年礼,如此算来,买完粮还能剩下五百两零散银钱。

瑛娘还打算去府城看看铺面,如此几百两怕是不够,索性从存银中取出十锭百两银元宝,待得明年进账再行填补。

备了银钱,徐氏一并交与瑛娘保管。

但瑛娘出资两千余两,徐氏也拿了六百两银,便是合装一个箱笼也不好随意搬动,徐氏不放心瑛娘独行,只得丢下自个儿的活计陪她走一趟,待至上湾村村头,才与她分道。

瑛娘自是去秦家与秦放商购江米,顺道打探府城近况。

整个骏阳府只秦家才种江米,而江米亩产三石,瑛娘想买五十石势必得掺杂从前的陈谷,不过秦家粮仓仿州仓建造,陈谷三五年也不见得会败坏,需用时出仓脱壳也能保重八成,瑛娘自然不会介意这谷是新是陈。

“只是需得劳烦秦叔着人帮忙脱粒,眼下家里事多,确是支不出人手来。”

秦家最不缺的就是能卖力的小厮、长工,往年徐氏出面来买也是只买脱粒,秦放自然慨然应允,问道:“五十石江米该不是自家吃了吧?可是打算用江米单做一门营生?”

瑛娘手头要做的事不少,但秦放不知内情,只当瑛娘年岁渐长,老汪家正待与她备齐嫁妆。

寻常农户之女不好高嫁,但瑛娘如何也算不得普通,应当不至于要靠丰厚嫁妆才能觅得良人才对……

秦放所思却是不好与瑛娘直言,因而暗自琢磨来日还得叫徐雪芝出面帮着瑛娘相看才好。

瑛娘不知秦放这般操心,盈盈一笑,直言道:“是打算来年去府城寻一门营生,只寻常东西不好拿去府城,倒不如赁个铺子,做些稀奇的小食,再寻机会做别的。”

“是这个理。”思及来年“苦禅墨”开售,秦放顺势提了一嘴,“第一批墨出了一万方,丰县学子吃不下,今夏老章便先一步去府城寻了铺子,若你来年真打算去府城营生,何不托信与我,好叫你章叔先帮着相看相看?”

瑛娘讶然。

先头杂货铺子的伙计只说章文德是调任公子管家,她便也未往别处想,眼下知晓章文德还兼管秦家在府城的买卖,确是可以托他先在府城帮忙看看适合做小食买卖的铺面。

恩情往来,瑛娘自然就势将此事托付与秦放,“那便烦请秦叔与章叔帮忙,铺子无需多大,但后院需得至少三间屋、一间灶,若院中有井更好。”

如此要求也不算过分,秦放乐得帮忙,便叫她先回大王村,“江米脱粒之后我会使人给你送到家头去,只寻铺子需得些日子,你且耐心等着,有信儿了我再与你传话。”

“多谢秦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