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瑛娘养老日常 > 第41章 冷清

第41章 冷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能!能!”

徐氏心头爽了,这才去找汪点德和林氏说话。

自打三房一家子、四房两个侄子进了城,林氏这心头便着实气不顺。

徐氏懒得瞧她这小气吧啦的样子,也不提此前瑛娘说过空闲时要教二房做些小食的话儿,只叫汪点德先歇了去城头叫卖的活儿,“那菽乳暂时不好卖便罢了,歇上一歇,待得十里八村的乡邻喘过这口气儿再说。”

汪点德本就心重,眼下虽不至于为汪连读书花用发愁,但手头银钱缩减,再看其他兄弟都比他强,他心头便有些不好受。

且不提大房、四房。

如今三房在城头租了铺子,每日忙得恨不能一个人掰成两份劳力来使,因而便是一月租子三两银,那挣来的也比从前支摊子时翻了少说两番。

汪点德粗略算了一算,光靠这面铺子的盈收,三房一年干上十来个月就能分到少说五十好几贯,更别说三房那侄儿媳还巴着瑛娘做着口脂买卖。

这俩月汪点德没叫汪会出去,自个儿挑了担子在城头叫卖,时不时就能碰上几个认准了方氏买口脂的娘子,听着说是“一瓶只要三两银”,也不知道瑛娘收了她多少、叫她挣去了多少。

瑛娘可没少做口脂,便是一瓶叫她赚个半两,那几百瓶的盈收也以百计了。

这笔进账公中可没与方氏分利!

汪点德越想越觉难受,脸上难免带出了些情绪,直与徐氏怨道:“娘,我心头堵!”

都是自个儿生的,徐氏怎能不了解汪点德的想法?

闻言一叹,索性掰开来与他细说:“老二,眼皮子可不能这般浅!你别光盯着老三挣得多就怨!是!老三家的现在是挣得多,光这俩月就交回公中五十两。可如今老三一家子、老四家两个小的都转了商籍,百年内再无复农的可能,你大哥屋里又是那样,将来我跟你爹不得靠你和小老二养老?公中的银钱、田地不得多分些给你们?”

“还有小老九。他有福气,能读书,一应花用由公中出。可读书是那般简单的吗?眼下还只是开蒙,读个两年再往正经学堂里送,到时一年束脩就得好几两银,还得穿衣吃饭、买书买笔、送节礼、交好友,那读书人是十几二十两就供得出来的?”

“且不说那等长远的,就说你手头捏着的菽乳方子,眼下挣不来钱,来日也挣不了么?娘只是叫你缓缓,等大家伙儿把日子重新理顺咯再做!”

汪点德当然明白。

早在汪点柱放弃再生时,他便知道为二老养老的担子要落在他的身上了,眼下得了徐氏准话,才觉心头那口气散了些。

可他不好说自己还惦记着侄儿媳那点盈收,扭捏半晌,才又试探道:“娘,我闲不住,能不能叫瑛娘再想个法子?”

徐氏瞪了他一眼,“闲什么闲?家里头四十亩地,瑛娘那儿还有五亩,恁多地不够你种的?要么再买几亩?!”

“娘!我哪儿是这意思啊?”

“行了!瑛娘可是你亲侄女儿,她能叫你亏着?只管跟你爹你兄弟把那地头侍弄好,等今年忙过了,少不了活儿叫你干的。”

话说到此,汪点德哪儿还有什么不明白?乐得一呲牙,再顾不得什么心气了。

“那我忙去了!”

家里少了汪文、汪武,别说瑛娘不习惯,就是汪木匠和几个儿子春耕下地也觉有些吃力。

好在如今公中不缺钱花,汪木匠不想叫家里头这些个女眷也下田,便支使汪会去城头租了头耕牛来,好歹省下了不少气力,便是多了瑛娘那五亩地也只忙到了三月底。

三月底,恰是瑛娘最忙的时候。

今年没得汪文、汪武帮手,瑛娘只能叫玥娘跑腿,所幸村头各家老小都清楚瑛娘需用哪些东西,忙完地头的活儿就上山寻摸,只待玥娘上门招呼过,他们便一箩一筐的送来老汪家好叫瑛娘结钱。

倒是先头帮忙的六个半大小子都没再来,只托家里头的人传了信,说是那鱼丸、鱼羹的买卖做得顺,他们想多费些心思把这营生盘活。

小本买卖分六股也没甚挣头,但大王村临近丰县,稍远些还有府城,六个小子不怕吃苦,干脆分成两伙儿在丰县、骏阳府往返,一日算来也能挣得六七百文钱。

就是那鱼不够耗,他们便又琢磨着再拉些人来帮忙,最好能在村头开块荒地来蓄水做池塘,再想法子弄些鱼苗来养着,好给他们供给。

授人以渔,瑛娘自然乐见其成,只与那几家传信的人笑道:“只叫几位哥哥安心做,我不会多想的。”

这几家确是怕瑛娘不好相与,闻言也是松了一口气。

“多亏瑛娘帮忙,不然家里头今年怕是撑不到秋收了。”

“是呀!哪敢想我家小子能挣回来钱呀!亏得瑛娘不计较!”

“险些给忘了,我家小子还捎了别的话儿……瑛娘还需用那鱼腹里的东西么?家里头挑了那大个儿的给晒干,眼下也是存了不少,若要,一会儿我就给你送来。”

花青少不得胶飞,晒干的鱼鳔也易存,瑛娘便点头应了:“需用,婶子只管送来,多少都要。”

那妇人乐得咧嘴一笑,心道自家小子就是出息,别家想不到的他都能想到,这不,钱可不就叫她给挣了?

结了花钱,目送几人离开,瑛娘转身回了院子。

胶不急用,四月急需交付的槐花香露和艾绿、栀黄、二色茜红却得抓紧了做。

没有汪文、汪武帮手,瑛娘一个人可搬不动天锅,好在林氏心头挂着秋收后农闲时得靠瑛娘想法子再寻一门营生,见瑛娘做得吃劲儿,嚷嚷着“放着、放着”,便自个儿上手帮忙了。

有人搭手,瑛娘自然不会拒绝,索性又叫上了何氏,教她注意火候加水、添花。

“二婶、四婶安心与我做帮手,待七月、十月的香露交付,我再一道与你们结工钱,过年时也少不了大红封,指定不叫二位婶婶亏着。”

过年时瑛娘给汪文、汪武两兄弟的红封可没遮掩,林氏一听便乐得直笑,偏何氏瞎客气,不待她出声就连连摆手拒绝。

“都是些不费劲儿的活计,瑛娘何须与我们做婶婶的这般客气?”

林氏偷摸翻了个白眼,又不好再说不讨喜的话来叫瑛娘误会她不乐意帮手。

好在瑛娘只笑了笑便忙自个儿的去了。

等她走远些,林氏又白了何氏一眼,“哼”了一声,才去灶间搬了些柴火来,“瑛娘给多给少都是心意,你不收我收!少说那些瞎客气的话来坏感情!”

何氏懒得理她,加了两把柴,又换过滴露的瓷瓶,捡了绣篓子坐到矮墩儿上绣起了花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