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李知节
晚上,万籁俱寂,易十三和萧韵和衣躺下休息。听见窗外有些动静,两人在黑暗中睁开了眼。易十三想起身去看看,萧韵拉住她的胳膊。
“明日一早咱们就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易十三看看床头内侧的东珠,确实,别掺合江湖事比较好,又躺下了。
没一会儿,窗户纸上伸出一个洞,吹进来一阵烟雾。又过一会儿,窗户也有了些动静,有人用匕首撬开了封窗的薄木条。
两人假装被迷晕,静待外面的人跳窗进了屋子。
暗夜里,易十三听到有脚步声在屋里走了一圈,然后靠近床边。
进来的人似乎打定主意两人已经被迷晕,看也没看床帏里,打着火折子就蹲在了床边,他似乎也发现了床柱下的黑红痕迹。
“别动”易十三从床帏里伸出软剑架在来人的颈边,背对着看不见样貌,但看身形知道是个身材高大的成年男子。
“你是什么人?来这间屋子干什么?”
易十三又问出一句,萧韵抱着东珠的盒子躲在易十三的身后,撩起床帏看着背对着她们的身影。
蹲着的人听见易十三的声音,反而转过了头,借着火折子的光,易十三看清了来人。
“李知节?”
看她认出自己,李知节开心的笑起来,眼睛发亮,眉眼舒展,“真巧啊,易十三。”
“你怎么在这儿?”两人同时问起,又同时说出,“你先说”。
一个坐在床上,一个蹲在床边,对视着笑了出来。
萧韵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问出了心中的疑惑,“你们什么时候这么熟了?”
两人都尴尬的移开了眼,易十三下了床,李知节也站了起来,三人走到了桌边坐下,燃起了油灯。
易十三先开了口:“我们从津县回山庄,在这儿歇歇脚,你怎么在这儿?”
“我也是来这儿歇脚的,”好像怕易十三不相信,李知节又加了句,“我回京城,下午就来了,不是跟踪你们。”
加了最后一句话,搞得易十三也不好意思起来。
萧韵倒是镇静,“那你怎么不去住官家驿馆,离这儿不过两三里路,跑来这私家客栈干嘛。”
易十三也反应过来,抱着双臂看向李知节,“老实交代!”
李知节有一瞬间仿佛看见了他娘质问他爹的模样,他爹说了,这种时候必须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虽然是朝廷中事,但并不是不能说的事。
“我从津县回来,途径齐州,齐州府衙说齐州刺史一个月前进京述职,至今未归,刺史的家人寄了几封信也一直没有回信。从齐州到京城不过几天时间,就算滞留京城也该给府衙说明情况,而不是如今的音信全无。”
易十三听着皱起了眉,这分明是出了事,果然,李知节说:“吏部也发来信函,问齐州刺史为何迟迟不进京述职。我正好回京就顺路探查一番,跟着线索到了这间客栈。”
李知节摸了摸鼻子有些赧然,“查案之事不归我管,我就是闲来无事玩一玩,所以只能偷偷……”
“下迷药?”易十三接过话茬,“堂堂骠骑将军净整些不入流的手段。”
易十三没感觉自己话里有多么的不见外,萧韵都要看呆了,这分明有些熟人之间插科打诨的意思。
而且,易十三问了,李知节竟然就乖乖回答,萧韵一时间有些意味深长的看向两人。那两人还在忘乎所以你来我往的“互怼”,基本都是易十三“怼”,李知节嘿嘿笑,真是傻不拉几,萧韵都觉得没眼看。
“那李将军怎么会来我们这间屋子?”实在没眼看了,萧韵出声打断了两人。
“刚刚我在屋内听到外面有点动静,便过去看,就在你们这间屋子的外面……”李知节欲言又止,起身往窗边走去,推开窗。
两人看过去,有月光掩映在竹林中,竹影重重,但依稀看到……
“是人!”易十三快步走向窗子,仔细看出去,果然,正对这间屋子的几根竹子挂着一具尸体。正对着她们的窗子,月光一晃,甚是可怖。让易十三想到了前段时间在李家杀的人,腥臭恶心。
看到易十三脸色都白了,李知节关上了窗子。“我顺着尸体的方向走到你们窗下,你们这间屋子下面是一楼仓库,没有窗子。我在周边转了转唯一可疑的便是你们这间屋子了,窗户还上了封条。”
三人走回桌边坐下。
“傍晚时我听到大狗引了人往这边走,知道里面住了人,但不知道是你们,想着……我就进来看看有没有异常……不想惊动住客……所以用了迷药……”
“那你肯定也发现了床柱底下和桌腿旁干涸的血迹了,”萧韵指了指两处,“我们白天就发现了。”
易十三点点头,“屋里被仔细清扫过,这两处血迹残留,不细看也看不出来。”
三人正在说的时候,门外传来了一点动静,一个人影靠近。三人止住了话题,看着门外,脚步声又很快走远了。李知节赶紧起身去看,已经没有了人影。这间屋子本就是转弯的角落处,逃跑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