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苦昼短 > 第25章 母女(大修)

第25章 母女(大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她下意识闭上眼,可意想的摔倒却没有来。禧善睁开眼,看见一张熟悉的脸庞。

沈则夷的一只手拦在她身后,微笑地看着她:“卫娘子当心。”

她连忙站起身,躬身行礼,恭敬道:“老师。”

此人是尚书左丞,又曾兼皇帝之师,但其实是禧善受了教诲。

她问道:“您来找太后吗?”

沈则夷说:“也恰好来找你。”

禧善眨眨眼:“今日不排课呀。”

眼前人哂笑一声,说:“一同说说话罢。”

老师发话,学生哪有不遵的道理。况且禧善心里,是极尊敬这位老师的。沈则夷的经历算是坎坷,她曾是进士一甲,但因她名中的“夷”一字,认为她是不吉之兆、蛮夷奸细,又被冠以殿前失仪等莫须有的罪名。

但归根结底,她被卷入了帛和帝与卫熙的斗争中。

帛高祖在位期间,因为对女儿尚怀补偿之心,对她的许多行为都持放任的态度。卫熙利用这点感情,逐渐集结了自己的势力。而后她的兄长和帝即位,开始对这个妹妹流露出忌惮。

卫熙及其势力曾多次上谏,请求女男同科,以示“不拘一格降人才”。在元顺六年的科举,帛和帝松口,表示“愿为一试”。而沈则夷,是卫熙亲手捧上去的开刀之人,希望她的能力和才华可以堵上众人之口。沈则夷不负众望,位列前三。但在殿堂上,和帝对她的言谈举止吹毛求疵,最后更是怒斥她“妖言惑众,女子乱朝”,看似是降罪于她,实则是对卫熙的一则警告。

在卫熙扶持幼帝上位后,沈则夷才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位列副相。

禧善跟在沈则夷身后,问起来自己最关心的起义之事。

“老师,渔县如今如何?”

沈则夷的步伐放慢了。

“渔县离边沙很近,因为有驻北军,便没有设地方禁军。但现今羌胡又来侵扰,驻北军分身乏力,这才给了造反之人可乘之机。”

她回过头:“带头的黄氏自封火帝,自定国号为‘炎’。他们又以黄巾为标志,拿黄布裹头,当地的人称黄巾军。”

禧善听完,脸色凝重。

沈则夷注意到她的不安,安慰道:“不会有什么大事的。黄氏目光短浅,才不过两三万人,便要自立。朝廷准备从中央调军队,只是还未决定好统领。现在更头疼的,是南边的庆元居然也闹着造反,领头的还是身居官职的当地县令……”

“可是老师,光是镇压解决不了根本。现在最紧要的,应该是让百姓有家可居、有业可务——”

沈则夷听了这话,默了半晌。她看向身前人。

禧善生着一双良善的眼睛。她肤色细白,五官虽肖其母,却总显出另一番的清秀文弱。那双眼热切地追逐着她,自幼时开始,她总这样看她的老师。这双眼,好像要跟她一辈子。

一张犊羊般的脸。

沈则夷在心底叹一声,遂微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娘子年纪轻。”

言外之意,是说她想得太简单。禧善不服,还想问。但沈则夷却不愿再说,她轻巧地转移了话题。

“我们说点高兴的,你的生辰就要到了,有没有收到薛氏的贺礼?”

禧善想了一下,回道:“她派人呈给我了,是一对镶了金的白玉观音,模样还算可人,但没什么特别的。”

沈则夷却从袖中取出一幅卷轴,她缓缓展开,卫禧善随着她的动作看向图上,赫然是张画轴。她不自觉走到她身旁,二人并肩而立,一人手持卷轴的一端。

上面画了许多母子玩闹、孩童嬉戏、妇人做活的场景,正是德善院常见的生活状态。

沈则夷说:“这是薛氏呈给娘子的第二份贺礼。”

卫禧善看得入迷,眯眼笑起来。

“她真是有心了。”

德善院其实是禧善的主意。托沈则夷中间的牵线搭桥,她向薛氏提出了这个想法。

既能搭上皇家的关系,又可以得到慈善的名声,这对薛不贰来说一举两得,她欣然接受,接纳了流落的女人和孩童。但她无法忍受白吃白喝,要求院里的人给她做织布等类似的活计。不过除开这些,德善院中的气氛还算祥和。

沈则夷将画卷递给她,抬步离开:“画轴送到,我的任务也完成了。”

卫禧善听罢,接过画轴,对沈则夷行礼言谢。

拜别老师后,她不禁再展开,在原地翻看了许久,这才挪步,慢吞吞地回了自己的宫殿。

一回到宫里,从小照顾她的嬷嬷就端来热茶,让她快暖暖身。她一面抿口茶在嘴里,一面翻箱倒柜,要寻什么东西。

侍奉的宫人上前:“娘子在找什么?”

“我早上搁桌上的书呢?”

“啊——”侍女笑了一声,“是那本书呀。奴见那书边页有些潮,就拿去窗边晒了。奴给娘子拿过来。”

不多时,她便持书走过来。禧善一摸书边,果真有些晒干后的硬感,她抬头对侍女说:“多谢你。”

侍女连忙弯腰:“这是奴该做的。”

她翻开早上看的一页,上头说前朝的大臣给皇帝献上来一幅流民图。

流民图?禧善停了翻页的手,她若有所思地看向德善院的画轴,上面的人个个身材匀称、面色恬静。

那些吃不饱的流民,到底长什么样呢?

见禧善要看书,侍女知她喜静,便点了香,让一众侍人退下了。

侍女来到院子里,新来的小宫女是她收的养女,正打着盹扫地,一见她来,就丢了扫帚,亲热地上来挽她的手,嘴里喊姐姐。

“姐姐!”小宫女才九岁,正是爱玩的年纪,“我不想扫地,姐姐调我去养花吧!”

侍女笑话她:“你去种花,怕是要把花养死呢。幸亏是在卫娘子宫里,不然你这性子,指不定闯多大祸。”

“卫娘子涵养好,上次我不小心把茶翻了,她也不怪我。”小宫女说,“姐姐,早上我进去送茶时,听见娘子在小声咳嗽,要不要告诉嬷嬷呢?”

侍女想了想,说道:“既然娘子憋着,那便是她不想让旁人知道。嬷嬷一晓得,必然就要禀告太后了,太后钟爱娘子,指不定要责难我们呢。你还是别说了。”

小宫女使劲点头,不知想起了什么,又问道:“姐姐,太后那么喜爱娘子,怎么不封她公主?”

侍女一听,大惊失色,连忙捂了她的嘴:“说什么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