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潋夫人,呼风唤雨、半步登仙的大狐妖,居然被那么一个看着就傻乎乎的人类小子给当成宠物捡了回去!!
狐生耻辱。
说出去谁还敢信她是有千年道行的大妖啊。
潋夫人很是怨念。回想起那一天——
那日正是潋夫人与另一位互相看不顺眼的妖怪的约架之日。那妖物不知死活前来挑衅,涟夫人可不是什么脾气好的,二话不说废了它的妖丹。
然而自己也受了些伤。
潋夫人原本还不大在意这区区小伤的,奈何那可恶的手下败将打完了居然在她伤口上弄了些奇怪的玩意,她也没注意,导致回族地的时候走到一半伤势发作变回了原型……
那书生就那么恰好地过来了。
潋夫人自是百般挣扎。
可她功力大减,真跟一只野狐狸没什么两样。人类书生手忙脚乱捏住她后颈,急切道:“哎哎——小生没有恶意!你别再动了……”
看起来挺傻。
那书生又带她去找了大夫。大夫在她受伤的地方捏了捏,给上了两块夹板。书生全程在旁边蚂蚱似的蹦跶,简直跟被按着上药的人是他一样。
潋夫人理都不想理他。
也好在遇到个傻子,要不然她真的拼了这一身妖力,也不能叫自己折在人类手里。
于是相敬如宾地过了半个月多。
因着受了伤的缘故,她虽是想走,但当时约架之事闹得声势浩大,外头或许还有以前得罪过的仇家守着;书生呢,也勉强算是她的恩人了,她就在这儿多待一会儿,待来日随便找个时机把恩报了好了……
书生姓元,自称都是元四,不知道究竟叫什么。
总之,元四郎是真的很笨。说句实话,潋夫人作为大妖也算是阅尽千帆了,笨到这地步的人类实在罕见。
比如元四郎每次出去采办。
这小子应该不是长安本地人。每回元四郎去民街上买东西,钱袋子总是忘了拿回来——就那么大喇喇地搁在商贩的柜台上。要是碰上了善良点儿的,下次去会把荷包送还到他手上;碰上不好的呢,就没有下文了。
就她和元四相处的这十几天里,已经看他在不同的铺子里弄丢了六七次钱,比散财童子还慷慨。
一看就是死读书的呆子。脑袋里缺根筋儿。
若不是潋夫人看这呆子行事看得心里难受,大发慈悲施了点法术将钱袋子给直接运回宅子里,恐怕这人过不了几天就得睡长安城大街上。
…………嗯,其实事实也没有她说的这么严重。
至少在读书和诗词歌赋这方面,元四郎还是有点真才实学的。更何况这人大概也是知道自己做事不靠谱,有时候会写小纸条提醒自己。没钱了就隔三差五收拾一番去皇城脚下摆摊,卖些字画一类,或者帮别人写文章。
元四郎的字,确实是非常好看的。用他们文人的话来说,就是很有风骨。
总之跟四郎这个人一点儿都不搭。
至于文章诗词嘛,潋夫人作为一只妖也看不懂,不过根据每次原四郎摆摊时那些来往墨客的反应来看,约莫还是不错的。
每每这书生背着那小木案往那儿一坐,不开口说话的话,还是很能唬住人。他也通过这样的营生赚了不少银两。
不过鉴于元四郎还是个散财童子,所以只能勉强保持收支平衡。
人类书读得好。也写的一手好字。听多了元四郎的自言自语,潋夫人也渐渐摸清楚,四郎原是蜀地的人。家境不错——在他家中父母去世前。
元四的父母并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人。只是供得起元四读书,是小的不能再小的那种小官儿。在二老因某些意外与世长辞后,元四的日子就变得捉襟见衬起来。
至于外祖家……
从他的话中,不难看出,是别说帮衬、就连不扯着他后腿就该感恩戴德的亲戚。
元四。他不擅长耕种,也不擅长做生意。也许是因着从小到大的经历,人也傻乎乎的。
他只擅长读书。唯一的出路,就是做官。
也幸好家中父母阖然离世后,他才中解元不久,算是蜀地那山多路险的破落地儿飞出的金凤凰。那边的郡守大人和一些大发善心的乡邻,给他筹好了上京赶考的钱。
也许还要加上四郎自个儿买画代写书信赚的。
因为这些展现出来的才学,潋夫人本来已对他有了几分改观。但元四这个人吧……有时候,真的让妖啼笑皆非。
元四郎乃是来应考的书生。读书自然是重中之重。
所以像捧着书苦读到天明这种事,也时常有。他那盘缠本就被强盗劫掠一空,卖字卖画赚来的一点钱,除了维持基本的生活外,全被这傻子拿去买了书。
他是什么书都买的,有写农时水利的,有名人志士传记的,还有教人怎么赌石的。甚至还买了几本京城时下流行的话本子。
总之,什么书都不拘,对书摊老板那是慷慨得很。
这人一旦沉迷读书还会立马变钝,有时要进门却站在门槛上看了一个时辰,天将黑了才后知后觉的进屋;有时甚至买完书才反应过来,又把这几日的饭钱都花掉了。
还有一次,潋夫人看见他一边看书一边用膳,估摸着是到忘我之境了,吃着吃着手一抬,拿毛笔蘸了蘸菜汤,直接塞到了嘴里……
据当事妖回忆,在发觉自己干了什么蠢事后,元四郎的表情可精彩了。若是能画成画像贴门上,准能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