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苏州。
悠久的文化酝酿着古城苏州,随处可见的石板路,老的已经爬上一层青苔的房子,名人的故居都吐露芬芳。如果你想找一处适合你休闲的地方,那你定定不能错过这里。
在喧嚣的城市中生活久了,总想找一处安静的场所,现在的园林遍布各地,但总没有苏州园林那么经典,苏州园林浑然天成,你总是难以去效仿。
我去也站上过虎丘塔,那时它就开始倾斜,直到现在只能远远眺望,不能再站高望远。
博物馆和忠王府相连,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封山之作就在于此,他设计的博物馆有欧洲的风格,但是又不缺乏苏州的柔情,我见过不少背包客,在里面久久不能离去,他们不一定是在看那些奇珍异宝,而是看这经典的建筑,就难以扬长而去。
我最喜爱的还是那条古老的街道,平江路。他没有外界所传的那么神奇,他只是一条苏州本地人的街道,那里还会有车辆的往来,旁边是苏州人家,那里老人居多,他们都会在清闲的时候出来听听苏州评弹,溜溜小狗,比起那些大城市,这里的人们总是清闲的多。
江南总是多水,那里连绵的细雨下的你心情烦躁,可是总有外地来的游客,偶尔呆上一两天,他们总会说,细雨中的江南还是最美的。
如果你肯静下心来,好好搭载上一条小船,看看这在小城市中还保留下来的建筑,你会发现,这里别有一番韵味。
那时,导游问一个外地游客,是否愿意生活在这古老的房屋之中,那些外地游客说,太古老了,总是不适宜的。导游开玩笑的说,这些老房屋价值大的很,有一件事情叫做拆迁。别看他们居住古老,但是却坐拥着巨大的财富。
这里休闲,安逸。在经历了生命中的一切蹉跎之后,我就来到了这里,江伟的故乡,我的故乡。我在这里生活了18年,18年中我以为够苦了,结果在往后的3年,比这苦上几百倍。
现在我抛开一切,又回来了这里,或者说,所有人都抛弃了我,我又被逼回这里,但是现在的人生,还算安逸。
我在这里生活了四年了,每天过着平凡人的日子。
我每天买菜回家,总会去房间里看一眼余林,她现在病情已经恢复了差不多了,现在还窝在床上,只是偷懒。
她总会笑着对我说,“姜清,我真的没有白养你。”
我说,“你就在床上一味偷闲吧。”
余林就会笑,这些年,她经历了许多的痛,现在她会笑也是我欣慰的事情,四年前,我把江伟入狱的消息带给她,她在病床上反复的扭曲,很久都没有落下一滴泪,我清楚的看见她挣扎的手上的针头掉落,但是却没有一声的哭泣。
她说,“姜清,我早就想到了,只是我缺一个来告诉我面对现实的人。”
我随后就留了下来,我说,“妈,现在我来和你一起面对现实。”
在这3年,我们安逸的度过了一切,江伟的爸爸还在原来的公司上班,他没有受到什么特别的排挤,你知道出车祸本就不是特别的犯罪,很多时候是无心之过,只不过那也是一条生命。
余林也会问我,“江伟赌博的事情····”
我会抱着她,我说,“不要再提了,没有意义了。”
我回来后,余林重新租了一套房子,2室一厅,余林说,“姜清,这样总算像个家了。”我也会看看四周的一切,现在的生活是我乐意接受的,也是我向往的。
我会空闲的时候去听听评弹,那里都是老人,每当有年轻人来时,他们总是很稀奇的,他们会问东问西,但是都是和善的语言。他们总是乐呵呵的,我总看见一个老头带着一个老太,看着唱戏人的脸,就开始笑开了,他们不是在听戏,他们只是在享受人生。
我去的时候多了,熟悉的人也便多了,总有人给我介绍对象,我会推脱,对于我现在的生活,我似乎换了另外一种意象,我想,如果我一个人可以很好,那么我也不需要别人了。
我现在是一名普通幼儿园的老师,我前些年,回到苏州就开始考幼师资格证,压力很大,但是我懂什么叫做突破压力,这是我现在唯一能干的事情,我很热爱看见小孩的面庞,也很乐意给他们我自己的爱,我常在想,如果我那时的孩子·····也该会那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