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珵熙就回去和大伯说了:“这花菜很难种植,除了司州别的地方是种不出的,这价格自然不能低了,物以稀为贵嘛。”
大伯点头应是:“这东西稀奇,都是那些富人拿回去当花养的。”
张珵熙后半句那“别就随便吃了”还没说出来就咽回去了,点点头十分赞同:“养着好。”
大伯不明所以,还说:“这东西也挺神奇,放在水里养着,还能开花呢。”
张珵熙毫不走心的夸道:“大伯不愧是张家最会做生意的,真是奇才。”
大伯顿时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彼此彼此。”
拿走了库里的西兰花,大伯又收了一些上一次比较好卖的特产,足足装了比上一次多一倍的货物,这才离开了司州。离开之前,张珵熙还与大伯商量,等路修好了,也可以进一些东西来卖,贸易往来,对大家都有利。其实这一次大伯也受张珵熙委托带来了一些作物的种子,也算是开始了贸易。
大伯离开之后,张珵熙就让农户们多种一些西兰花。当地人现在吃西兰花吃的少了,毕竟可以吃的东西种类多了,单独一样食物自然就吃的少了。
何况大伯带来的种子种类很多,即使有一部分不适宜在司州种植,能种的那一部分也大大的丰富了司州物产的种类,百姓可以吃的东西就更多了。
现在司州基本上已经实现了自给自足,百姓已经不会有挨饿受冻的情况了。如果以此时的状况来看,也算得上世外桃源了,只是还不够福富裕,因此开放贸易还是很有必要的。
路已经修得差不多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已经步上了正规,训练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现在的司州已经不需要张珵熙事事都亲自管理,也能维持一个正常的运转了,他只需适时调整一些细节,司州的百姓的生活就可以一直向着好的方向前进。
原本荒芜的司州渐渐建起了一片片整齐的屋舍,从前住的比较分散的百姓慢慢住成了片区,大家一起生活一起劳作,有困难互相帮助,生活也过得愈发红火起来。
按照老子的思想,上位者想要更好的进行统治,就应该让百姓无知。但张珵熙并不这样认为,愚民或许很好统治,但这样的社会很难有发展。在历史的进程中,不进就是倒退。所以他在司州的生活步入正轨之后,就开始着手发展教育。
司州的这些半妖半魔被抛弃在这里近百年,最初是有人上过学的,但渐渐的不和外界交流的他们也就忘了这些知识,现在已经几乎没有人识字了。但要是一个一个找,那还是有的。司州唯一的两个说书的,他们是司州现有的百姓中唯一认识字的人。
张珵熙找到他们,他们现在在炼铁的工坊工作,也算是“技术人员”了,大概是因为识字的缘故,他们的学习速度就是比完全没学过知识的人要快。张珵熙提出让他们做教书先生,负责教司州的孩子识字,他们的工钱府衙给,保证不会比在炼铁工坊差。
教书比炼铁轻松多了,两个人自然同意。张珵熙就分出了一间宽敞的房子用作教学,将司州的六岁以上的孩子都召集过来上学。
学校会给上学的孩子们免费供应饭食,这些孩子不用干活也能吃上饭,家长们自然同意。
解决了教育的问题,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医疗。
司州是有一个赤脚大夫的,这位大夫有一半山中草药精的血统,看病完全凭直觉,能不能治好看运气。司州人口本来就少,张珵熙一直觉得可能是不同族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加上这里的种群太繁杂,这才导致人口稀少的。如果生病无法治疗,人口预期寿命非常短,本就不多的人口那就更是雪上加霜了。
但这件事比教育问题更难解决,因为这医疗问题难度太大了,不是随便找一个看过两本医术的人就能行的。但眼下这个问题难以解决,张珵熙只能选出了几个有药草精血统的半妖,把唐景从系统资料里找出来的资料给他们速成一下,虽然效果未必能有多好,但也至少可以改善现有状况。结果他忘了这些人不识字,就又统统让他们进学校先识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