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娘最好,那咱们今日就去逛,一会儿去给祖母请安的时候,就跟祖母请示。”亦安笑着道。
“你呀,就知道玩。”王氏娇嗔道。
王氏和亦安在给李氏请过安之后,便乘坐马车出了张府。随后用了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就来到了兴盛大街,马车在玲珑阁门前停下了。王氏和亦安,在丫鬟的搀扶下,走下了马车。
这是亦安自穿越过来后,第一次在白日里逛街。她好奇地盯着四周看,发现这条街道十分繁华,街道两边的店铺栉次鳞比,彩旗招摇,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一副太平盛世的景象。
亦安先是陪着王氏逛了一会儿玲珑阁,王氏见并无新款面市,所以兴致也不高,逛了一会儿就离开了。随后她们又逛了几家绸缎铺、成衣铺。
亦安发现,这兴盛街两侧的店铺,基本以珠宝店、绸缎铺还有香料铺为主。所以来这里逛街的,大部分都是富贵人家的太太小姐们。
这里的大部分店铺都有客人进进出出,看起来生意不错的样子。但也有两家铺面门可罗雀,其中一家的墙上,还贴着转租的告示。“看来也有生意冷清的啊。”亦安暗想道。
因亦安此行的目的不是置办首饰和衣裳,所以她对这些不甚感兴趣。她们在兴盛街逛了一个时辰之后,亦安便提议去附近卖吃食的街上看看。
随后她们便去了小吃一条街。这条街上更加热闹,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身着绫罗绸缎的,也有穿粗布麻衣的。有卖馒头、包子这种平民小吃的,也有卖精致的宫廷糕点的。
看着各种热气腾腾的小吃,听着各家店铺门前的叫卖声、客人们嬉笑打骂的声音,亦安的心情大好,她很喜欢这里的烟火气。
王氏则受不了这种嘈杂和吵闹,也不允亦安在街上随便买吃食,一直催促她快点离开。
亦安一直耐心劝说着王氏,两人带着几个丫鬟,一直从街头逛到巷尾,终于在巷子拐弯的地方,看到了一家挂着“西北风味”牌匾的铺子。亦安见了,两眼放光,忙拉着王氏走了进去。
果然她在这家店铺里,看到了干酪、乳饼、乳团甚至醍醐等奶制品。她看其外形,也不确定哪一种可以用来做烘焙,所以就缠着王氏,让她每样都称了半斤。
这乳饼、乳团是半固态的,售价是五两银子一斤,干酪是固态的,售价是八两银子一斤,而醍醐因制作繁琐,价格更贵,十两银子一斤。
“这个时代的奶制品价格真贵啊,要知道,此时的猪肉20文一斤,大米2.5文一斤。此时的一两银子等于1000文钱,也就是说,一斤乳饼可以买2000斤的大米。”亦安暗自思忖道。
亦安看了价目后,走向前问掌柜:“如果长期从您这里采买的话,可否便宜一些?”
掌柜的听了立马笑眯眯地道:“那得看您一次采买多少了,如果买的多的话,是可以给您打折扣的。”
“我现下还不确定,等定下来了,会派人过来找您谈的。”亦安道。
王氏见状,狐疑地看着亦安,亦安也没有和她解释。掌柜的麻利地将给她们要的东西打包好,王氏的丫鬟素云,给掌柜的付了银子,一共花了十四两银子。
“幸亏是和母亲一同出来的,如果是自己派人出来买的话,估计自己的小金库就得被掏空了。”亦安暗想道。母女两人逛到这里,也都觉得乏了,于是便上了自家的马车,打道回府。
马车上,王氏嗔怪道:“你今早磨着我出来逛街,就是为了买这些东西吧?”
“娘你太聪明了,什么都瞒不住您。”亦安笑着道。
“这东西这么贵,等闲人家平日里也不怎么吃的。你还见样都买了半斤,你想做甚?”王氏不解地看着她道。
“我有用处,有正经用途,过几日你就知道了。”亦安嬉皮笑脸地道。
回到张府之时,刚好赶上用午膳。用过午膳之后,亦安便准备开始做烘焙了。她决定先做蛋挞。此时经过半个月的风干之后,之前做的那个面包窖已经可以用了。
她从钱匣子里,数出五十枚铜钱,然后塞给灵欣,吩咐她去一趟大厨房,跟厨房的管事刘显家的,要一斤面粉、一小碗猪油和十五个鸡蛋。刘显家最初不肯收钱,但她怕大房、三房的人知晓此事后,会拿着此事说嘴。
虽说目下张府三个房头之间的关系还算和睦,但人多了心思就多了,她不想给人留下话柄。于是又派灵欣把钱送了回去,并叮嘱刘显家的,务必将这几样东西登记在账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