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过后,春苗的女红班终于收班了,这一次收班之后春苗不再开女红班。靠山村的女孩子半是惋惜半是难过了停止了村塾时光。村子里的姑娘抬抬脚回家了,周小娘子一行人却合伙做了一个小桌屏送给了春苗。
这座桌屏还是春苗画的,春苗用村塾画了两幅画,教给们从里面看和从外面看的不同。春芽画了一间小屋子,屋子里靠窗的地方能看见人影,里面却黑洞洞的。如果是从屋子里往外看,春芽又花了一个窗棂,外面的光线好,透过窗棂可以看到半根树枝和远处的蓝天白云。
“这刺绣和画画是一个道理,你先要知道自己看到的是什么然后才能画出来,画出来也不要急着下针,等着看光线的变换,颜色会不同,从屋子里面看和外面也也是不同的,这个叫做阴影。只一味往明亮里锈会失了真。”
周小娘子等人回去琢磨了半天,锈了一个灯下美人的桌屏给春苗,窗棂就是春苗画出来的,她们加了油灯和人影,画面虽然简单却也趣致。春苗的女红班就这样在女孩子们依依不舍的道别声中结束了。
入了冬,春芽不停接到包子卷子的订单,柴火用得特别多,冬日里炸货定的人家也多,春芽又开始了日日开油锅的日子。春芽就这样忙个不停,肉眼可见地消瘦了。
宋四婶倒是在县城打听了肯出来干活的婆子,只是县城里的人能干农活的本来就少,更不用说愿意下乡的更少,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人。
十来亩的山地靠近荷塘的部分被春芽慢工出细活的挖平整了,也盖了一间暖房,夏日的时候堆放黄大舅送来的柴火,如今柴火用得差不多了,里面被春芽安排了两畦韭菜,正抽着细长的叶子。韭菜鲜,冬韭菜更鲜,价格是平常的两倍还多,家里地多了之后,春芽开始选择贵价的菜种着,不管是自己吃还是卖都好。
春芽和林子在平整后的山地种了有一亩地的豌豆苗,豌豆苗耐寒,立了春就开始呼呼的长叶子,摘了一茬还有一茬,每年都要种许多。木头家的暖房里面还有新种的桃子树苗橘子树苗枇杷树苗柿子树苗梨子树苗,二三十棵才长了两三片叶子的小树苗被林子精心呵护着。
春芽越来越忙,二春三春忙得顾不得回自己家,天天一早就过来,吃过夜饭才回去,今天磨面明天磨米后天压粉。二春一个人剁肉忙不过来,青土拿起来两把刀,另搬了一块大砧板,每天一早跟着二春一起“叮叮咚咚”“乒乒乓乓”剁个不停。
春芽厨房里两个灶膛,烤炉旁边还有两个灶膛,每天一早点了火不是蒸包子就是炸圆子。三春如今也学会了贴烧饼,青竹在一边帮着他爹,装满了一筐就端走,青竹还要计数,按照木头留下来的条子,不同的框里装了不同的数量,还要写好了贴在竹筐上,木头看一眼就能知道里面的数量。包子卷子那里也是,春苗每天拿了纸笔,听着报数鞋上数字贴上去,全家忙忙碌碌各司其职,春苗坐在一边发呆忽然听到:“拉拉草包子五十个”立刻站起来写了条问:“拉拉草包子在哪里?”一会又听到:“肉烧饼五十个,糖烧饼二十个”,春苗又站起来写了问:“烧饼贴哪个?”
腊月是春芽最忙的时候,宋家女人除了大春媳妇青山媳妇和四春媳妇,其余人都来春芽这里帮忙。这一日难得木头拿回来的单子少,春芽拿了肉馅拌了剁碎的荸荠,做成拳头大的清汤肉圆,油炸了花生米拌上清爽的豆芽菠菜,在春苗的大炕上摆了简单的席面:“接下来还要辛苦伯娘嫂子们。”
大家团团坐下吃着春芽新做的清汤肉圆:“怎么这么鲜?”
“肉里面加了虾酱调味,没有放盐。”春芽笑道:“今年木头编的竹篓密,捞了许多虾米,存下来的虾酱多。”
“真好吃啊,”青土媳妇小口咬着:“姑姑你天天这么做好吃的,不要钱我也愿意给你干活。”
宋大伯娘拿了肉烧饼咬了一口:“还要贴多少烧饼?”
“还有不少呢,”二春媳妇喝了一口汤道:“今年村子里定烧饼的不少,阿爹天天来报数。木头每天还带回来要糖烧饼的。糖烧饼真好吃啊,那糖都融化了,像蜜一样甜,阿娘你吃了没?”
“今年年景好,大家都舍得吃点好的。”宋大伯娘说道:“如今吃的花样真多,我还是喜欢喝酒吃肉。”
“阿娘你快成酒婆子了。”二春端了一盘子糖烧饼进来说道:“这是春芽刚刚让我烤的,糖都考化了,快吃。”大家纷纷伸手拿了糖烧饼来吃。
“春芽你今年买了有上百斤糖了吧?”三春媳妇吸溜了一口糖浆:“怪不得孩子们喜欢吃糖呢,这糖多好吃啊。”
“我啊,跟着春芽干活最高兴的就是不停有好东西吃,还是换着不同花样吃。”二春媳妇脸红红的,显然是喝多了。
“我就是不耐烦来来去去老是吃一样的东西,”春芽笑:“还是春花姐懂我,看到新鲜的种子都给我捎来。”
“村长也好,你种什么他都跟着种,要不然村里人也不会这么快就跟着种开来。”宋大伯娘道:“你做的橘子糖我给你送过去,村长娘子立刻就定了十斤,你家里还有吧?”
“有呢,”春芽道:“我每家留了两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