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是来看书呢还是为家人买书?”青衣女子仿佛没有看到春芽紧张和局促,语调平和地对春芽说话,好像两个人认识已久,遇上了闲聊两句。
“我就自己看看。”春芽压低了声音,看着四面书架,不知道说什么好。
“姑娘平常喜欢看什么样的书?”
“我,我识字不多。”春芽顿了一会又说道:“我看农书、”
青衣姑娘拉过春芽的手,抚摸她手上食指根厚厚的茧子:“姑娘平常练字不多吧,我这里有字帖,你瞧瞧。”
春芽接过青衣姑娘递来的书——《大正千家诗》,打开来看,“别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这也是诗?春芽抬头,看青衣姑娘对她点头微微笑,咽下那句:“这不就是大白话嘛”。春芽翻了两页放心了些,又问:“有做菜的书么?说故事的也行。”
青衣姑娘又拿了一本《四方食记》给她:“这是我二伯写的,他到处游历,见到不同的美食总是忍不住去问了人家是如何做的。姑娘是个厨娘?”
春芽抓住那本《四方食记》忍住立刻翻开地冲动,双目亮晶晶的盯着青衣姑娘点着头说道:“我喜欢做吃的,特别是不同地方不同的吃食,都喜欢。”
青衣姑娘笑了笑:“那这本书到了姑娘手里也算是找到了知己。姑娘喜欢才子佳人的故事么?”
春芽摇摇头,才子佳人是什么,戏文里的娇小姐么?春芽不怎么喜欢看戏,她喜欢自己在脑子里演戏,生旦净末丑全由自己安排。
“那么,这本呢?”青衣姑娘递了一本《笑林记》过来。
春芽拿过来翻开,里面是讲了各种小笑话,有个人牵了牛回家,人家对他说牛被偷了,他举起手里的牛绳说“放心,牛在呢。”他一路拎着牛绳回家,也不知道回头看一眼身后牛还在不在。春芽忍不住笑了出来,哪里有这样的傻子?
青衣姑娘又递给她两只小羊豪:“都说练字要从大字练起,我看姑娘也不必一个一个大字跟着练,有空就抄一抄这诗就好。这三本书里的字周正大方,很适合小娘子学习。”
宋四婶一个转身就见春芽迷迷瞪瞪地抱着几本书捏着两支笔从府城最大的百家书斋出来,差点以为她被骗了。要不是她还知道用伞遮住书,一脸珍惜模样,怕雨淋湿了书,直说要回去,连平日最喜欢的酱料铺子种子铺子都不去看了。
回去的路上春芽听到买花婆子大着嗓子叫喊:“栀子花,栀子花”“茉莉花,茉莉花”。府城的大姑娘小媳妇喜欢簪花,只有有鲜花卖是没有人去戴绢花的。洁白的栀子花香味深远悠长,老远就能闻到味儿。茉莉花有白的有紫的,还有一串串像小风铃似的金黄色的风铃花。这些花在姑娘们的发脚辫稍衣襟上若隐若现,散发着迷人的香气,到处都在诉说这是和靠山村不一样的府城。
“府城是个好地方,”春芽想:“那么多店里都有大姑娘小媳妇,不像靠山村,从小就要跟着阿娘学习灶上的活计,谁家闺女不会做饭就说不到好婆家。谁家姑娘嘴馋非要说是‘害伢子’不可。”
春芽小时候就喜欢折腾吃的,桂枝总叫她在家静悄悄地弄,手指头戳了多少个洞还是不放弃让她学女工,货郎来买了糖总说是柱子吃的。春花和春芽一起琢磨吃食,宋大伯娘总是说她们在做盐菜呢。村里人没少说春花大小姐做派,不知道爱惜粮食。不少人家嘀咕娶媳妇可不能娶春花这样的,说得好像宋老四强要把春花嫁给她们家儿子而她们不要一样,总是交代自家的儿郎“莫要同春花玩,吃了鱼还要肉,杀了鸡还想要鸭子,败家得很。千万莫要招家里来。”
回到春花家的时候天放晴了,明亮的太阳从云层中钻了出来,照的树叶上残留的水珠闪闪发光。春芽从车上拿下东西对着来接她们的宋老四说:“四叔,春花姐嫁在府城,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