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伯娘在宋盐菜陪着春蕊,每日一早陪着春蕊到宋盐菜开门。春蕊让宋大伯娘在店里坐着,她去包子铺捡了一盆酱肉包子回来。
“春蕊啊,伯娘去给你做朝食。”宋大伯娘看春蕊天天买来吃,实在是舍不得。
春蕊一边喝水一边说:“伯娘,这里喝水都是要买的。”宋盐菜没有井,每天都有人担着水来卖。
宋大伯娘想了想说:“要不,我回去提一点水来?”
“伯娘,这是甜井水,从城东运来的,家里没有。”春蕊给宋大伯娘倒了一茶碗水才道:“伯娘先吃了朝食,待会我与伯娘泡茶喝。”
宋大伯娘连忙端起茶碗喝了说:“我这就够了,不要泡茶。”一时有人进来,春蕊招呼人做生意,宋大伯娘走去后院给春蕊煮一点绿豆粥。这甜井水哪里甜了?宋大伯娘一边嘀咕着一边煮粥,包子有了总要吃点稀的菜舒坦,总是喝水哪里行。
宋大伯娘带着春蕊在县城磕磕绊绊地过日子,春蕊主意大,要买什么也不说一声就去买了来,宋大伯娘不好说她,只得看她看得更紧了些。
承祖下了乡,一开始住在宋大伯家里,只是青山媳妇一早起来磨豆腐,承祖嫌弃豆腐味腥气,一早起来就往柱子家里跑。二春在贴烧饼,新鲜烧饼刚出炉才是最香脆好吃的。宋大伯喜欢糖烧饼,每天牵了承祖的手来柱子家里吃朝食。
吃完朝食,林子要上山,春天花最多,林子要去挖花。宋阿爷赶了牛车出来,将木头林子和承祖一起放在牛车上,拉到山脚下。宋阿爷腿脚慢,在山脚下看着牛羊吃草。宋大伯却要跟着三个小家伙上山,好在木头紧盯着林子不会乱跑,承祖一个人宋大伯还看得过来。只是承祖人小归人小,动作却利索得很,无师自通学会了爬树,宋大伯一不留神他就爬上了树,只累得宋大伯眼都不敢眨地盯着他,就怕他摔了碰了磕着了。
等到三个小家伙玩累了,东倒西歪地倒在牛车上打瞌睡。宋阿爷牵着牛在前边走,宋大伯牵着羊在后面说:“啊哟,老四什么时候回来啊,再不回来他儿子就被我养野了。”
宋阿爷看着摊着双手在牛车上呼呼大睡的承祖说:“我看承祖这样挺好。老四养孩子太精细了些,承祖刚来村里瘦不拉几的,我都要担心他在家没吃饱饭了。小孩子只有多跑多跳才能吃得多,吃得多才能养得壮。”
“哎哟,阿爹你养过几个孩子?”宋大伯摇摇头,“老四还是快点回来吧,我这么多孙子,加在一起也不如承祖一个人能闹腾。”
“你啊,哪里带过孙子?”宋阿爷也瞧不上自己的大儿子,全赖一个好媳妇。
“你去城里看过媳妇没?”宋阿爷想到宋大伯娘在县城陪春蕊,宋盐菜只有两个女人家还是有点不放心:“老四也是心大。”
“柱子天天去呢。”宋大伯倒是不担心,县城有衙役巡街的,宋大伯娘一个五十多的妇人有什么可担心的。
“少来夫妻老来伴啊。”宋阿爷看着自家头发斑白的大儿子,“晚上你去县城陪着媳妇和春蕊去。”
宋大伯也不是不惦念宋大伯娘,只是家里人人都有活干,看承祖这件事就落到了宋大伯身上。宋大伯看了一眼承祖:“我进城,承祖怎么办?”
“承祖留家里,我让二春和青土一起看着,你放心去。”
“那行,我下半晌去,早半晌回来看承祖。”
“地里摘些菜过去,老四家里没有。”
宋大伯听了宋阿爷的话,每日下半晌不是提着一把野菜就是一篮子豌豆头赶了牛车去县城,有了菜蔬,宋大伯娘在家开火做饭,加上宋盐菜的熟食,春蕊总算不再一到饭点就跑出去点菜了。
“伯娘,你做的菜也好吃,比我娘好吃。”春蕊也喜欢豌豆头,一个人能吃一盘子。
“喜欢吃,伯娘天天给你做,你可不要再去买了,买的那一点点,伯娘都不敢下筷子。”宋大伯娘赶紧劝说春蕊。
吃完饭,宋大伯宋大伯娘和春蕊坐着说话,宋大伯忍不住唉声叹气:“哎呀,春蕊啊,承祖快成小猴子了,你爹回来可怎生是好?”
“你可要小心看着他们点,”宋大伯娘笑着说道:“我看挺好,听说承祖如今又能吃又能睡,瞧着比之前好多了。”
“人家那是斯文。”宋大伯掸掸衣袖,“老四说送承祖去学堂读书呢。”
“我知道,”宋大伯娘说:“读书哪里那么好出头的,没个好身体净坐在学堂里可不行。春蕊带我去看过,巴掌大的孩子一坐就是半天,怎么能做得住呢?”
“大伯,不怕。”春蕊抱着胳膊笑着说道:“等阿爹阿娘回来,我也去村里住着去。承祖是个山大王,我就是镇山太岁!承祖谁都不怕,就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