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芽让柱子掐几根藕尖上来,清炒藕尖,只要一点点盐,鲜嫩脆甜爽口极了。连一向挑食的承祖也吃了许多。
春芽又摘了几张荷叶,杀了一只小公鸡,肚子里塞了糯米裹上新鲜荷叶蒸熟,撕下来的肉切了黄瓜丝和糯米拌了,承祖一个人就吃了一小碗,喜得宋四婶恨不能把村里的小公鸡都买来,后来又托四春在乡下帮她收几只还没开声的小公鸡。
新鲜的莲子又香又脆又嫩,承祖能乖乖坐着吃半个莲蓬,荷塘里那几个莲蓬,春蕊每日脱了鞋下去捏,只要里面莲子捏起来硬邦邦的就将莲蓬折了来吃。春芽看到了说:“好在我没想着要莲子留着卖钱。”春蕊一脸土财主的表情说:“春芽姐,要多少钱,你说!”
夏日菜蔬多,茄子多得吃不过来,春芽在村里买了一堆茄子晒茄子干。茄子切片铺在竹匾里晒,新鲜的茄子有股特别的香味,承祖老是去扒春芽晒菜的竹匾。春芽挑特别鲜嫩的切成小块,放在饭锅上面蒸熟了,在用蒜泥酱油捣成茄子泥,又鲜又咸,承祖什么都不要拌饭就能吃一碗。
宋四婶看着只要几根熟菜就能吃一碗饭的儿子,天天将承祖送了来,对春芽说:“我这个儿子也不知道是不是和尚投的胎,不爱吃肉只爱吃菜。”
荷塘里的鱼吐了几天,春芽把鱼全镗了,抹了点盐肚子里塞了野葱蒜头挂烤炉里烤了,承祖一个人能吃两条,宋四婶剔鱼肉都剔不过来。宋四婶一边给承祖剃鱼肉一边念佛:“阿弥陀佛,你这是总算开窍了,还是肉好吃吧!”这荷塘里面养出来的鱼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吃了花的缘故,肉质特别鲜甜,只一点点盐,味道就好得不得了。
春芽又让柱子挑粗一点的竹竿砍了,劈成竹筒洗净,往里塞了大米虾仁猪肉放在烤炉里慢慢烤了竹筒饭,承祖能吃下去一桶,第一次吓得四婶给承祖煮山楂水喝,怕他积食。
春芽做了炒面,虽然焦香却是什么也么有,承祖看了两眼不给面子,春芽用竹叶茶给他冲了炒面,最后还是忍不住吃了半碗。
春芽把猪肉切成薄片,用橘子酱腌了烤成肉铺,酸酸甜甜的肉铺不要说小孩子,大人都忍不住,这烤猪肉铺彻底改了承祖不爱吃肉的习惯。
承祖下乡几天,春芽就把他每天只吃叶子菜的习惯给改了,瓜果茄子吃了不少,鸡肉猪肉鱼肉吃了不少,米面饭也吃了不少,承祖成了春芽头号小弟,每日一醒来就拉着宋四婶去春芽家里,连朝食也不愿意在宋大伯娘家里吃,晚上也要等到吃过夜饭才走。为了不让宋四婶和承祖走夜路,春芽下半晌早早做了夜饭,太阳一下山漫天红霞之下吃夜饭。夜饭吃得早承祖饿得快,有时候睡到半夜起来跟她娘闹,说要去春芽家,黑灯瞎火的,宋四婶摸出块点心来哄他,他觉得不好吃,委委屈屈含了半夜,第二天一早吐了出来跟他娘要肉铺。
等宋老四来接的时候看到儿子小脸红润吃嘛嘛香,连忙对春芽说:“今年给你包个大红包。”等宋老四坐下来听宋阿爷跟他说他们吃了什么,他儿子是怎么从一开始的嫌弃到后来的吃不够,宋阿爷将小孙子的事当笑话讲给儿子听,哪里想宋老四知道儿子这些天吃的是啥嫉妒得脸都歪了,脱了鞋袜亲自下荷塘抓鱼采莲藕,留着宋四婶几个多住几天也要自己过嘴瘾。宋阿爷看见了说他:“别再说你儿子挑嘴,他这就是跟你学的,一个样!”
值得欣慰的是今年池塘边的柿子树终于结果了,虽然只有十来个,对于终于长到一人来高的柿子树来说还是不错的收成。宋大伯家的柿子树去年就结果子了,今年结了半树的果子,大伯娘知道春芽家的树没什么果子,摘了半篮子给春芽,没两天就吃完了。春芽几个堂哥家里都有柿子树,今年不缺果子吃。春芽和二嫂说好了,家里的柿子留着晒柿饼,青土和木头就成了看果子的小将军,哪怕他们并不知道柿饼是什么味道,不妨碍他们对春芽的信任,他们对春芽姑姑(姐姐)要做的一定是好吃的有一股迷之自信,春芽想做什么,这两个第一个站出来说:“姑姑(姐姐)做!”
下霜后,院子里吊着一串串结了白霜的柿子干,春芽想起她第一次见到柿饼的那一年,那时候桂枝还在。春芽将做好的柿饼解了下来,用油纸包了,带着柱子木头和林子去给桂枝上香。
入冬前宋大伯几个还是把春芽新买的地基打了地基,青石地基打下去屋子也有了雏形。自从地基打好了,春芽便时常过来琢磨新房子怎么盖:“厅堂前后设了两个门,比一般的堂屋要大上一半,东屋隔成明暗两间,春芽打算自己留着。西屋直接盖成一大间,设一个宽大的窗台,给春苗放锈架,光线好,风景也好,嗯——让林子把花全部移过去。”
春芽畅想着姐妹们住进来的模样忍不住乐了,东厢两间就够了,厨房要做大些,靠近正房专盖一间澡堂,厨房外面再搭个顶棚,建两个灶台,旁边再搭个灶台烤炉,夏天在屋子里做饭太热了。西厢两间,一间粮库一间暖房。春芽摸着下巴想,还缺个客房,要不别设暖房了,柱子屋有两间暖房呢。